2021-05-25
文化天地
何为工匠精神?我觉得以“择一事,终一生”六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而就在前几日于同一天相继去世的袁隆平先生和吴孟超同志无疑是将工匠精神做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他们一个是只想让千万老百姓吃得饱饭,日日奔走于田间地头……
一个是从第一次拿起手术刀到今天,已有70多年,平均一年200台的手术,16000万名病人,无数的家庭因他展开了笑颜……
他们的离去,被众人称作“双星陨落,山河同悲”,他们的真正的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
而在紫砂界制壶老师们的工匠精神也将“择一事,终一生”六字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一坐就是一整天是对很多紫砂艺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竹编壶的制作更是对紫砂艺人要求很高。要做到“竹丝”纹理清晰,形状伸展自如;“竹丝”间的穿插、间隔一致且恰当,疏密有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竹编的特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必须全神贯注,在身心极佳的状态下施为,一毫米都不能松懈;否则稍有闪失,“竹丝”错断,就会前功尽弃,因为如果补泥重新雕刻,处理不当会留下痕迹,非一般陶手可以驾驭,只有一气呵成,才会宛若天成,也才能在这砂丝竹韵中,展现出别样的美感。
这一工艺堪比劳力士,对制作者的技巧、经验甚至心态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的高要求,这些开在紫砂上的艺术之花,要一月甚至数月方可得一把。
为了竹编紫砂他几乎倾尽半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这份匠心精神既是一门手艺,一种品质,也是一份专注,一份严谨,更是一种态度。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这样的匠心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人。
陆松云的每一把竹编壶,都是以西施、潘壶、石瓢等紫砂传统光器为基础的。先手工潜心打造紫砂壶的身形,再用雕刻刀慢慢展现竹丝纹路。在精心雕饰的壶表下面,是传统器型行云流水的线条,难掩的气质,无言的韵味。如果没有优秀的制壶功底,再好的竹编技艺也无法使紫砂壶有神韵,有灵性。
纵使竹编雕刻技艺娴熟,陆松云也始终坚持全手工制壶的传统。他从不肯懈怠自己的每一次创作,哪怕已然得心应手。每一把壶的成型,都要在纸上反复设计图样,初稿、二稿、三稿……每一个作品都毫不松懈,每把壶都要精心设计创作,图稿累积了厚厚几大本。
有人可能会说,每日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会觉得无聊吗?但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就是如此吗?“择一事,终一生”,将喜欢的事情做到了极致,看着自己喜欢的作品又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似乎便有了不断重复下去的动力……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