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报春壶救活了整个紫砂厂

2019-03-29   紫砂文化

报春,就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没有历经百年的世事沧桑,但四十多年前的出现却带着传奇的色彩,在紫砂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疏影橫斜,暗香浮动

这,就是“报春壶”。

“报春壶”的壶身极具特色,腹圆、底小,向下收拢成丰满圆润的弧度,张挺有力。梅树枝干伸至壶嘴,曲成壶把,极力伸展,苍劲挺拔。壶嘴处,一根嫩枝伸向壶身,朵朵娇梅或含苞,或怒放,正、背、侧、偏,千姿百态。壶钮取梅枝,匠心独运。枝头梅花,轻轻浅浅,暗暗飘香,报春不争春。这数枝寒梅暗自开放,正是报春的精神。


朱可心报春壶报春壶救活了整个紫砂厂

△朱可心《报春壶》

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1971年,看似极其平常的一天。

紫砂厂突然召开紧急会议,厂长深沉地说道:“这次广交会对我们来说是次机会,它关系到工厂的生死,还有我们全厂职工的生存。”这是因为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紫砂行业萧条,工厂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大量产品积压,几百名工人艰难度日,紫砂厂面临重大危机。所有技术骨干们必须在马上召开的广交会上,拿出创新作品来争取订单。当时的危机时刻,以及厂长的那席话,犹如千斤巨石压在了一旁坐在板凳上安静的老人心头。而这位老人,正是“报春壶”的创始人,七大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


朱可心桃报春壶报春壶救活了整个紫砂厂

△朱可心《桃报春壶》

顶着巨大的压力,朱老开始在图纸上勾勾画画。在回顾以往的经典作品时,其中一件还真的让他有了灵感。那是1955年前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到紫砂厂来订货,是要出口到欧洲的一批咖啡具。当时茶具造型是中央工艺美院的高庄教授来见设计,一款竹节咖啡壶很是特别,壶身的造型仿唐代的罐子,类似心形,圆润又极具新意。当年的这款竹节咖啡壶大量出口,广受欢迎。

倘若将这种壶的壶型稍加装饰,肯定能让人耳目一新。于是,新的作品似乎终于有了眉目, 这让朱老的内心有了几分欣喜。但是这嘴、把、 钮又该怎么设计?要怎么创新呢?朱老想到了几年以前一位大将六十岁的寿辰。

朱可心劲松报春壶报春壶救活了整个紫砂厂

△朱可心《劲松报春壶》

那是1964年左右的一个春天, 紫砂厂接到一特别重要的任务,省政府要订制一把“祝寿壶”,庆贺开国元勋徐海东大将六十岁的寿辰,并点名必须由朱可心来制作。当年的朱老,也是选择了竹节咖啡壶的壶身进行创新,装饰上以梅为主题。因为梅花寓意坚定的意志,傲霜斗雪,铁骨冰肌。最终这把壶饱受徐海东大将的喜爱和赞赏。

想到这里,新作品的设计在朱老的脑中已有了基础造型,“报春壶”终于诞生,也终于帮助紫砂厂脱离了困境。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