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名家风采
很多壶友想必都和我有着一样的好奇心,拿到一把心爱的紫砂壶之时,都会想要知道它是怎样做出来的,这次我们福道堂专门满足了广大壶友的好奇心,去录制了一些老师做壶的视频,这些能够不畏镜头而展示做壶过程的老师,可以说是真功夫!
张伟
这可是一位朱泥高手,五次全手工大赛摘三金,两银,2001年开始接触紫砂,2011年开始做筋纹器,接着连续四年都在宜兴手工制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2015年还获得为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而建的“景舟杯”制陶大赛金奖。在2017年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及传统器型手工制作大赛上,又成为唯一的金奖得主。
张伟因此被业内称为“获奖专业户”,紫砂大师汪寅仙赞其“大有可为”。在这样的荣誉背后,是张伟对技术与艺术的孜孜追求。
镜头中,张伟老师正在做的是一把他的金奖代表作品《八宝玲珑提梁》,作品以菱花为型,菱分八瓣,棱线凹凸相间,块面明暗交替,一张一弛之间,韵律如诗般流淌。贴饰三片菱瓣为壶足,姿态优雅。压盖延续身势,面面俱到,菱花钮小巧玲珑。壶流三弯,棱线分割成菱瓣延续至壶身,极之精美。一道提梁横跨壶身,在空中形成优美的弧线,走势婉转轻灵,与壶身虚实相生。
整器色润质腻,朱泥筋纹大品将自己超强的制壶功底展露无遗,令人赞叹。
谢永新
1969年出生于陶都宜兴的谢永新老师,80年代末开始学习紫砂壶的创制,深耕几十余载,专攻方器制作,在装饰工艺上尤以绞泥和冰纹最为擅长,作品方圆相济、刚柔兼备,连汪寅仙大师都对其赞赏有加。
在精修壶艺的同时,他对泥料的选择也有高标准。与业界首席泥料收藏家合作,所有作品均采用稀缺原矿紫砂泥料手制。这是他对自己于艺术上的一份执着,也是对藏家的保证和承诺。
从事紫砂行业30余年,扎实的基本功锤炼赋予了谢永新一股淡定从容的气质,深邃的目光中透着坚毅之气。他性格沉稳扎实、虚心谦逊、追求完美,不因成名而自傲,最擅长的方器有如硬汉,铁骨铮铮又带柔情,令人心生敬佩和喜爱。
毛建韦
1981年生于丁蜀镇前墅村古龙窑边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紫砂陶。师从袁小强,袁国强学做紫砂壶,初始时因天性好动,根本无法安心端坐泥凳。师长将其送入部队锻炼,在严明军纪的管束下,毛建韦性格日渐沉稳、成熟;重返泥台后开始真切地爱上了紫砂艺术。
跟着袁小强,袁国强兄弟,毛建韦做过各种各样类型的紫砂器,紫砂花瓶、香炉、花盆、碗都是全手工成型。在这样的环境和严苛的训练下,他的全手工制壶技艺锻炼得炉火纯青,成为一名真正的实力派制壶高手。一般紫砂方器在传统中是用镶接泥片的方式制作,而毛建韦则采用整条泥片如圆器一般用泥拍子拍打成型。他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方器方意中带着浑圆,张力十足,而且线条显得不生硬,充满鲜活力。
恩师曾告诉毛建韦,“必先有人格,方有壶格”。毛建韦一直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并把这思想融入到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方式中去。可能也因如此,他的紫砂壶能化圆为方,方中寓圆,彰显出一种大气、豁达、洒脱和美的意境。
关于紫砂壶,许多壶友最为关心的便是到底是不是全手工,当看到镜头下这些不畏镜头认真制壶的老师之时,我想,你便会深有体会。
毕竟,没有一点真功夫,谁敢出境,即便出境,没有真功夫的老师,出境后也能立刻被壶友找出破绽。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