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出水不好怪出水孔?出水孔:这个锅我不背

2018-03-28   紫砂知识

紫砂壶的出水孔分为三种:独孔、网状孔、球孔。


独孔: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

清末以来的基本上是网孔,有七眼、十眼等数量上的不同。


20世纪70年代,由于外销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了一批球孔的茶壶,即在壶身装流部位的内壁粘上一个满布小孔的半球,可以更好地过滤茶叶,增加出水量。


从各种冲泡实验来说,三种孔型在出汤时各有优势,不存在谁更好的问题。


那影响紫砂壶出水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出水孔被堵


一般来说,独孔倒茶水时不易拦截茶叶,网孔和球孔有时会被茶叶堵住。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作出配合这种茶具的动作。是不是在出汤的过程中,动作不是稳稳的循序渐进?



比如,提起紫砂壶,突然就把壶身立起来了,这时候,茶叶会一下子堆到壶口处,壶口必然被堵。


然而为了把茶汤出尽,紫砂壶也是需要作出立起来这个动作的。有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使用独孔或网孔紫砂壶时,尤其是冲泡细嫩的茶叶之时,先调整心态,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动作要平稳,缓缓倒出茶汤,渐渐把壶身立起,把茶汤倒干净。


如果能保持一种相对平稳的操作方式,那么当出完水后,茶叶应该还是服服贴贴的在壶底,而不是堆在壶口。



当我们起手就很平稳,出汤的过程中也能保持平顺,茶叶就会很服贴地在壶底,壶口边就没什么茶叶了,那么出水也就可以比较顺了。


壶型的先天限制


 壶流的根部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壶的出水。


流的根部位置若接近壶底,则水压充足,出水有力,并且减少了倒水时壶的口盖溢出茶水的机会。



流的根部位置若接近壶口,水压会有所欠缺,倒水时,壶身的倾侧角度增大,口盖部溢水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在泡茶过程中,注水不要过满,收水手势果断,勤擦拭,就可以减少流涎带来的影响。


水流量决定于壶流最细部分的内径,水流阻力取决于壶流的弯曲度,至于水柱长短,则取决于流孔内壁的光滑度与粗细缩比。


壶流的曲直


壶流的曲直也是影响水流的重要因素。


李渔主张直流,他在《闲情偶寄》卷四《局室部》中“茶具”一节就认为“其嘴务直,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


他认为即使是星星点点的小茶叶,入水膨胀,斟的时候,容易使壶嘴塞住。而直嘴就没有这个困扰,即使有时塞住了也方便疏通。



其实壶嘴直,是为了出水流畅;壶嘴曲,是为了茶香不泄,各有各的优点。


有时制作者考虑到整把壶的造型、气韵、感觉,也会选择曲流嘴。注重“饮”胜过“品”的人,不妨选择直流嘴;注重境界多过实用性的人,可以考虑曲流嘴。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