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从物理学角度说养壶

2017-01-22   紫砂知识

    紫砂泥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云母,它们都是晶体结构。在晶体中,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由于不同的作用力而使不同晶体粒子点阵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晶体的密度、硬度、弹性和热学性质等存在差异。

 

【王芳《汉风》】


    纯紫砂器的烧成温度在1100—1250℃,烧成后成品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不易溶于水,吸水率小于2%

【杨丽亚《潘壶》】


    喝茶养壶的过程,是人为加快紫砂陶发生热传递的过程。不论是淋茶汤养壶,还是用养壶巾擦拭养壶,壶表的水份蒸发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都是通过降低冷端温度增加紫砂陶内外的温度差,利用传导方式进行热传递。

 

【陈亮《景舟石瓢》】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热传递其实质是物质分子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传递能量的过程。另一个原因,茶水与固体的壶,物质不同温度不同,相互发生热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发生碰撞和振动,彼此进入对方,茶油分子逐渐渗透到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的紫砂泥点阵分子结构内,产生包浆,时间越长水色越明显。

 

【汪庆红《供春套壶》】


    因此,各种紫砂泥的成分不同,晶体点阵分子结构差异导致热传导性能不同、扩散渗透压力不同,从而导致不同泥料壶的养壶存在一定差异性。传统的练泥法,目数小,分子结构破坏小,紫砂间微孔结构松,易养,但收缩率大。现代真空练泥法,目数大,结构破坏大,肌理效果不明显,养壶的变化不大,但效率高。


    为喝茶而养壶,还是为养壶而喝茶?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养壶追求的是喝茶过程中逐步焕发的紫砂泥质的光滑滋润,随着岁月的变化,品茗者与壶之间慢慢发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品茗时心情更加愉悦,平添了无限的情趣。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