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紫砂知识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似乎总有些不太健康,大腹便便已成为了诸多人的标配,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大肚子”也总是头痛不已,但其实在古代,“大肚”的造型是很受欢迎的,就比如那位常常面带微笑的大肚弥勒佛,我们紫砂壶中的容天壶就是以此原型所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肚容天,人称饮上仙——容天壶。
容天壶的一直有一个十分美好的寓意引得诸多壶友对此爱慕不已,而听说此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因此很多壶友也包括我自己,看到容天壶,心里所有的不愉快仿佛在那一瞬都化为乌有了,更是一想到大肚弥勒佛的样子,就不由地嘴角上扬。
在中国的许多佛教寺庙里,人们都能见到一尊笑容可掬,光头大耳,袒胸凸肚,箕踞而坐的菩萨像,这就是弥勒佛。
据佛教经典中说,弥勒菩萨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后来跟从释迦佛出家。佛陀曾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在来世成佛,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度脱众生。唐代以前的弥勒佛造像多是以菩萨形象出现的。
现在寺院中供奉的弥勒佛像相传是在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言语无定,随处坐卧。经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
据说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先是在江浙一带,民间都画他的图像供奉,后又在寺院塑其形相,这就是现在寺院中大肚弥勒像的由来。契此和尚圆寂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因此将其形象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当是宋代以后的事情。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有大肚弥勒造像,是飞来峰最大的一龛佛像,南宋造像,容天壶的壶腹就像极了弥勒佛的大肚子。
而早期的容天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但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容天壶也在无形中提醒着我们为人要宽宏大量,懂得宽容,要有一个广大的胸襟,虽然人生在世难免会遇烦恼之事,但唯有宽容大度,才有豁达人生,一壶在手,无烦无忧。
以容天壶泡茶,无论此刻的你有着何种心情,也定会豁然开朗,宛如步入仙境般舒适,而称之饮上仙定是如此吧!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