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挡胚模型制壶就不好吗?

2019-09-27   紫砂知识

紫砂壶历史悠久,而在过去科学技术、手工业作坊不那么发达的时代,紫砂壶完全靠做壶人的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不能确保造型结构的规整和设计的规范性,且耗时较长,制作费力,难度更大,更有可能造成泥料浪费和壶的损坏。


近代制壶名家王寅春率先制成了紫砂壶档坯还模型,进行了工艺史上的重大革新。

王寅春(1897~1977),著名紫砂艺人,筋纹器工艺巨匠,一代宗师。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13岁拜川埠上袁村赵松亭为先生,投师金阿寿门下学艺。艺成后,以制作各式水平壶为特点,被赵松亭长年聘用。

三十年代后为“吴德盛”订制日本花盆而崭露头角。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初,先后为上海古董商龚怀希、张甫林、唐明湘等仿制紫砂古壶,反覆揣摩造型特点,研究制作手法,把握前辈艺人造型的形神韵,并成功复制时大彬、陈鸣远、徐友泉等名家作品,被业界公认为紫砂光货方器的好手之一。


挡胚模型的制作让紫砂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新技术的引用既便利了紫砂壶的制作,省去一些繁杂重复的步骤,让做壶人省出更多的时间钻研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要求,真正让紫砂壶成为大众普及的生活用品。


紫砂壶挡胚模型制壶就不好吗?

西施  杨志成



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对模具制壶存在着偏见,然某种程度上,模具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早在建国前,宜兴老艺人就开始使用石膏模型制作茶壶了。徐汉棠的舅舅就用此方法翻过小壶。当时没有现成的模型,他就买了生石膏放在锅里炒,炒到一定程度再自己做。不过,因为世事不济,壶运不兴,销售不畅,模制技术就渐渐弃掉了。


1956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高庄到了宜兴,带来了一个手拉的辘轳制作母模。离开时,把辘轳、一把锉刀、一把小车刀送给了徐汉棠。


  1957年当时,徐汉棠正在做小水平壶,全手工能做七八个一天,用了模型后,一天能做12个。那个时候,工资是计件的。之后,这件事被顾景舟发现了,便对 徐汉棠的父亲说:“汉棠不好好学技术,倒学会偷懒了。”而且还将此事上报给了厂党支书。没想到,第二天党支书就将徐汉棠叫进了办公室,说:“汉棠,听说你 最近在搞技术革新啊?”徐汉棠不解,党支书又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做壶了,专门做石膏模型吧。”就这样,徐汉棠被调去了专门制模的地方,工资也不按计 件算了,也可以带徒弟了。


     1958年徐汉棠的徒弟达到了100人。


     1959年徐汉棠被调到生产技术股,专搞“革新”。水平壶的日产量达到了三四十把。


     这样说来,挡坯制壶法确实是属于传统工艺,只不过在1958年的时候宜兴紫砂厂大规模移植模型技术,才给人“挡坯制壶“不是传统工艺的错觉。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