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名家壶语
传炉之美
紫砂器型多样,传炉壶是其中极富观赏性和把玩性的存在,是最具中国紫砂文化特色经典代表款之一。传炉的制作集高超的工艺和浓厚的文化内蕴于一身,正如老子所言:
大象无形,大巧不工。
中国工艺美术师方彩娣的这把传炉,正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的典范。自侧而视,壶身浑圆;俯而视之,形为四方,似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方圆融进小小一把壶中。它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棱角浑朴有致,曲线强劲有力,气度浑厚端庄,隐隐有古风之韵。
壶身宛如香炉,压盖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底、口规矩而挺拔有力。
三弯流卷曲自然,飘逸秀美;耳形把粗细有度,态势昂扬。
四乳鼎足为整器增添十足张力。
整器选用原矿底槽青制作,色泽朴雅大方,星星点点的金砂若隐若现,令人沉醉。
传炉壶是清末时期流行的壶式,灵感源于青铜器,又因“金殿传胪”之说,成为古代士大夫阶层的雅玩。静观此壶,仿若有袅袅青烟自壶中飘散,古意盎然。
制作难度高
传炉属于紫砂光素器,以方为基本形,但其方圆交融,成型难度非常高,在紫砂业内公认的难做,是最具挑战性的器型之一。
在制作时,方彩娣老师采用镶身筒技法作为粗坯,再将上下左右逐一拍圆。壶流的制作攸关全壶气势、整体效果,造型难度很高,在处理上倍增挑战。更涉及到实用时出水是否顺畅、断水是否爽利,更能体现壶艺师的技艺修为和美学涵养。
这样制作出来的传炉身筒天然呈现出外层圆润、内力粗犷的形体效果,配合四乳鼎足之势,稳重大气之中又秀气小雅,透露出温润内敛的文人气息。
匠人 匠心
方彩娣是国家工艺美术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也曾得中国陶瓷大师李昌鸿等多位老艺人亲授指点。从艺三十余年,犹擅方器制作。
2014~2017年,她连续四年摘得全手工制陶大赛桂冠,也曾四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她的作品挺劲阳刚、浑厚大度,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许多作品被称为“壶中艺术经典”,在各类评比中屡获大奖。
2008年《四方玉泉》荣获“第十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2009年《美人肩》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汉宫秋韵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1年《魁方壶》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将军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古兽窥今》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3年《丰收壶》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4年《魏晋风度》获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2015年《六方翰林》获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荣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6年《在水一方》获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
2017年《展翅凌云》获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
方彩娣老师重视紫砂制作手工传承,在尽力展现工艺难度的同时,塑出创新独到的造型。她的作品工艺精湛、气韵出众,是品茗、把玩、收藏的上佳之选。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