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

2020-07-31   选购技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斗笠,一个极具东方意味的文化符号。
  它一直是农牧之人用来遮阳或挡雨用的具有很宽边沿的帽子,多为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斗笠何时出现,尚不可考,但在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诸如“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早在那个时代,斗笠便已经被广泛应用了。
  唐代诗人柳宗元则以一首五言绝句,勾勒出一位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仍然能以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去“独钓寒江雪”的斗笠老翁的形象。

  而在中国的云南、广西、湖南等地,我们能看见区别于农耕的斗笠翁的形象……


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


  “鱼鹰捕鱼”,一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
  一叶扁舟出没于的丹山碧水之中,只见斗笠翁发令,鱼鹰们便一头扎进水里,仅一会儿功夫,第一只鱼鹰钻出了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江水、两岸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
  张红华老师的《玉笠》壶给人以形化意之感,勾勒出一幅江边老翁,头挂半笠,后背蓑衣,摇一叶扁舟,垂钓于烟雨蒙蒙的江上,悠然自得,忘记归途的意境。

  远观此壶,壶体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恬淡,宁静祥和,给人以清静气爽的感觉。此玉笠壶器型简约,线条柔和却不失端庄大气,壶身圆润有型,宛若一只箬笠,透出一种清隐之趣,淡泊明志,不饰繁华,在闹市中唯求清静的文人气质。


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


  壶嘴曲环有度,仿佛渔翁垂竿,独钓江面,孤傲之气亦显其中。壶把仿佛如意一弯,利用虚实关系勾勒如意纹样,简单流畅的线条装饰,上粗下细的手感对比,舒适稳定。

  壶盖疏密有致与壶身宛若一体;壶钮细腻光滑,形仿壶身,两条凹线阴阳装饰;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一宽一窄玉带装饰线位于壶腹之下,既使得壶体在视觉上稳定,又在型制上似写生与斗笠帽檐的装饰。加足底造型仿若斗笠口沿,外圈圆环装饰既写实又加强了壶体的平稳性,看起来亦美观。


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


  壶身由著名陶刻师刘全洪刻绘,一面铭“紫罂含露烹雀舌,砂瓯蕴玉泛春华”,另绘一幅江山图,山石层叠、江河辽阔,飞鸟翩延,观之心境随之开阔。
  作品制作精良、刻绘高致,品格不凡,推荐典藏。

  张红华,1944年生于宜兴陶业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学艺,开始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同时得顾景舟大师长期悉心指导提携,接受了最高层面的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薰陶,溶各派精华,自成一格,造形多变.为学砂壶基层工艺泰斗顾景舟门派弟子,从业紫砂事业50载,前后制造新品100人余件套.


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紫砂壶大师张红华 张红华紫砂壶大玉笠


  刘全洪,1968年出生于陶都宜兴,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特刻组,师从束旦生学艺,专攻山水花鸟,精隋唐古法人物画韵,传统刀法娴熟,其陶刻作品在紫砂收藏圈颇有名声。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