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顾景舟与高庄两位艺术大师心血之作

2019-02-28   紫砂文化

提梁壶,扁圆柱形壶体,雍容大度;壶盖似一块古雅的玉璧,严丝合缝,再嵌入一块微微凸起的扁圆钮,形如大小两块玉璧,相映成趣;壶口用一道云肩抽线和壶身分隔,颈项跌宕,挥洒自如。壶肩面平弧展开,端庄稳重。壶身向里微微收拢,豪放自然。壶流从底部弧线顺势胥出,修长微曲。提梁把凌空而起,虚实相间,曲直刚柔,极具匠心。整体轮廓端庄周正,结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线面简洁明快,寓巧丽于刚健之中。

“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以本质令人爱”。这是一首阐述对紫砂挚爱的诗,诗的作者是中央工艺美院教授,透过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一名艺术工作者对紫砂的痴迷。他正是提璧壶的最初设计者——高庄教授。

提璧壶的另一位功臣,就是它的制作者——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正是他用精湛的技艺,在高庄原创的设计上丰富润色,再创作,留下了一把独具魅力的经典紫砂造型。它,始于高庄,成于景舟。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院教授高庄到厂交流学习,在这里,他与紫砂泰斗顾最舟一见如故,一个是懂手艺的文化人、 一个是懂文化的手艺人,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凭借多年的制壶经验,顾景舟在高庄教授的设计基础上,从紫砂制作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次调整与改动,终于完成了提璧茶具从纸面到立体的制作。


顾景舟与高庄两位艺术大师心血之作顾景舟与高庄两位艺术大师心血之作



顾景舟是个对艺术非常严谨的人,对待每件作品都精益求精。自1956年第一把提璧壶做成后,他总觉得还有提升改善的空间。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没有间断过提璧壶的制作改良,试图找出最完美的壶型结构。1978年, 提璧壶最终定型,成了当时艺术圈内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1979年邓颖超访日时,特地选取这套茶具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

199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宜兴紫砂陶》邮票,一套四枚,三枚均为古代传器,提璧壶作为唯一一件现代作品入选,更广范围地被大众所熟知。高庄用现代的美学思想,古为今用的玉璧设计,在笔尖上塑造了提璧的雏形,而顾景舟则赋予了提璧灵动多姿的生命。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