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名家风采
“提壁壶”早期顾景舟大师是以玉璧理念设计制作而成,壶体扁而呈圆柱形,刚中带柔,和谐匀称,提梁把虚实节奏协调,轮廓造型端庄周正。以最简单的点线面表现出紫砂光素器的天然韵致。经过实力派陶艺家沈丹的二次制作,多了些许的古拙大气与沉稳华美。
“石瓢壶”顾景舟先生在原本的曼生石瓢之上又加入了自身的元素,壶底与壶口的大小呈圆锥状,略饱满、圆浑;壶腹,则呈现微妙的弧线。相应地,壶嘴、鋬与壶身筒衔接处,琢塑出大的弧度,既好像壶体自然生成,又配合了壶身筒的圆浑,壶嘴和鋬做到了胥出自然,同时又舒展有力,现代这把石瓢采用原矿青灰泥手制,加之柴烧的独特性,又让人感受到了活跃的生命力与能量。
“双圈壶”作为顾景舟先生的晚年代表之作,一出现就激起了千层浪话,人之将老,淡泊名利,制壶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壶风素淡,并不再于壶上刻绘,已达到光素而显气韵的境界,可谓出神入化,无懈可击。
“雨露天星提梁”是1988年由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制成的经典之作,制成之后即参加香港紫砂展览,后为台湾名收藏家翦淞阁之黄玄龙收藏,顾景舟大师的提梁是一代不可超越的经典。现代的这把雨露天星提梁,在经典之上,于壶身正面刻“香满闲轩”;反面绘一老者坐卧于松下,眉目慈和,童子摇扇煮茶,一派安宁,令人向往。
“宝菱壶”的出现,足以证明顾老的匠心所在。壶盖、壶身、圈足三部分的线条因为菱形的分割,虽短却不显琐碎,线条多并不繁复,倒是层次感更强。壶的颈部略挺,抬高了壶身与壶盖的距离,好像有点“隔断”的意思,实际是通过“隔断”总体增加了造型的连贯性,也增加了壶的美感。现代的这把为大红袍手制,视觉上给人了一种冲击之感。
“掇只”是传统器型中的经典作品,因造型似三个小球叠加在一起,取名“掇只”,受无数艺人与壶友的喜爱。此款掇只壶身浑圆,饱满鼓腹;壶盖微隆,拱起浑圆一颗球形钮。线条流畅,轮廓柔和。子母线吻合严密,点线之间见出魅力。弯流嘴胥出自然,在端头下压,柔美之极;壶柄上抬之后又优雅落下,形成一条饱满的弧线,朴雅大方。
“茄段壶”,浑圆素朴的茄段造型,淳朴自然,素面素心,大巧若拙。圆弧形壶盖,壶纽似茄蒂,二弯壶流与耳状壶把以壶身中线呈对称呼应,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周身光泽温润,非影像器材能诠释,非亲眼目睹不能领略其妙。
“上新桥壶”乃壶艺泰斗顾景舟所原创,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所谓新桥,是其桥钮与以往的简单弧形不同,而是两支柱体撑起一个桥面,更具立体感,而桥洞如半月,更觉美妙。壶把上稍特意贴合一块便于安放拇指,此器将嘴、把、钮、盖、肩等处理成皮革的肌理,仿若缝制上去一般,可谓“新上添新”。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