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紫砂文化
虚扁壶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感觉。它的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壶腹鼓凸,腰身折合,合而中虚,以扁、平为特点,线条清晰。多为鸭嘴、圆把、圈足。
扁壶早期出现于春秋时期。陇县曾出土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作酒器用。这就说明,扁壶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铜扁壶就已经很精美了。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扁壶的制作,但是材质从金属逐步转变为陶瓷器。
到了明代,由于质地相近,紫砂的兴起使一部分陶瓷的从业者转到了紫砂工艺上。他们的转变也同时使陶瓷的造型创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虚扁壶为明代制壶名家时大彬制作的调砂虚扁壶。
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了实用性,因为以前的扁壶多做酒壶用,不必频繁的淋水,冲洗,不必考虑到功夫茶冲泡时候高壶身对于茶叶、茶汤的影响,也不必更多地考虑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
将壶身放倒,首先不会水位太高闷茶,而且实用时候摆放更加稳定。放倒后的壶身高度恰巧和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书桌上泡茶品饮时所用,所以取了个名字叫“书扁”。
而在宜兴,“书扁”、“水扁”、“虚扁”的发音相同,现在大多都记作“虚扁”。
大彬六方 华健
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虚扁壶的全手工工艺制作难度非常之大,在整个身桶的拍打过程中要使得身桶尽量的扁,并且要有一定的弧度,还要保持不塌,整个成型过程中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虚扁也可以说是全手工制作成型里面最难制作成型的器型之一了。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就很难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手工制作成型的虚扁壶。
扁而不塌是虚扁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点。
什么是好的虚扁壶?即是壶身要扁下去,或者整体体现出扁的味道,万不能塌,线条要有气,要紧结,把盖子撑起来,中腹及颈要挺。
上下要有两个反弧线,能双刹凹最好,不能也要挺而有力。脖子不能直接接到肩膀上,要体现出过渡。
盖面亦要体现出来,延伸线至颈的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能断才显韵。
虚扁壶,它随着历史一路演变而来。从金属器到瓷器再到紫砂器,从盛水酒到注满幽香的茶汤,通过紫砂变得更加含蓄、包容、典雅……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