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2019-09-17   名家风采

何其仙


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方井紫砂艺术指导

江苏省手工制壶大赛四届冠军获得者


部分荣誉:


2002年《井栏壶》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5年《葵掇壶》在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评选中获金奖

2006年《紫砂合菱壶》被宜兴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6年《菱花如意》在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山东)获金奖

2007年《菱花福姿》获江苏省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一等奖

2008年《观涛》获ialaith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二等奖

2009年《福圆壶》在京城百工坊首届宜兴紫砂壶展览中获百工艺术奖、一等奖

2010年《紫玉菱》获江苏省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1年《飘逸的花季》获江苏省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2014年《椭圆合菱》获江苏省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一等奖



何其仙在紫砂壶艺和个人修养上不断寻求进步与突破,作品以其独有的特色深受国内外壶艺爱好者的好评并受到珍藏。其制作风格严谨,工艺精致入微,功底深厚,对陶艺有着自己的领悟和理解,作品线条流畅、挺括、硬朗、饱满,富有神韵、个性鲜明。诸多作品被港、澳、台等国内外紫砂爱好者收藏,艺、德深受业内外好评。





学艺之路


1966年生于宜兴丁山的一个壶艺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在壶艺天地中徜徉。小时候,看着一块块泥巴在前辈们手中,慢慢变成一件艺术品,感到颇为神奇。正是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何其仙1981年毕业后即进入紫砂工艺厂,从事壶艺创作和研究。


自幼聪慧灵巧的她,分外虚心、刻苦。在师傅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程辉、沈建强教导下,经过周而复始的练习与钻研,练得一手过硬的制壶技巧,形成了严谨的制壶风格。她功底深厚,作品线条流畅、富有神韵、个性明显,犹擅长筋囊器的制作。



程辉

字润年,1944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紫砂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师从七大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与吕尧臣、吴震同为师兄弟;曾受顾景舟、蒋蓉技术指导,技艺全面。五十年功力积累,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


沈建强

195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以筋纹器见长,业界有“藏筋囊,找建强”之美誉。父母沈孝虎、范云芳、伯父沈孝陆终身从事紫砂事业,曾以“小陶”壶誉满东南亚。


何其仙筋囊器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四届冠军王


从2007年开始,何其仙开始参加宜兴手工制陶大赛。当时社会上对于用传统方式制作紫砂壶还缺少认识,很多人没有概念;尤其是用传统方式制作筋纹器的,非常少。何其仙在这一年的手工制陶大赛上制作了《菱花福姿》,圆润浑厚、华美端庄,将紫砂壶儒雅富贵的一面尽情展现,获得了一等奖。


冠军的荣誉并未让何其仙停下深入钻研紫砂艺术的脚步。其后的几次参赛,何其仙竭尽所能,用自己原创的设计、过硬的技艺、深厚的内涵表现出紫砂独有的魅力。


2010年的一等奖《紫玉菱》,十二瓣筋纹阴阳交错、浑然一气,刚柔并济;2011年的一等然《飘逸的花季》,以花瓣为元素,螺旋状线条飘然灵动,融贯周身,难度与唯美相统一;2014年的一等奖《椭圆合菱》,以挺拔的提梁作为主线,体现了筋纹器独有的线条美和高难度。


随着制作难度的不断增加,筋纹器特有的节奏韵律感,也被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四次冠军、若干次二、三等奖,何其仙每次都想突破去年的自己,凭着在紫砂上的一份坚持和执着,激励自己不断积淀和提升。


何其仙筋囊器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创艺有感


看何其仙老师制壶的过程,极具美感。她专心致志地在壶身上压制筋纹。她用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将整个紫砂壶从盖钮、盖身到壶身统一制作成等份均匀、线条流畅的螺旋状筋纹。


作为中青年优秀陶艺家,何其仙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不能一味仿古,跳不出传统的框框,就只能是商品,不能成为艺术品,但脱离传统去创新,则会隐入无源之水的境地,失去旺盛的生命力。”


“要把自己的创作构思、创作情感,全部倾注到作品的形体之中,这样,壶的神韵和气质才能应运而生。”


何其仙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特别留心收集传统筋纹器历史名作照片,从中揣摩、思考前人的创作精华,并为己所用。


对于全手工制壶,何其仙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全手工壶,是用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制作的壶,即沿用明代传承下来的木转盘拍打、镶接成型技法,制作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竹木质、牛角、铜、铁等工具。敲打泥片、泥条的搭子最好用黄檀木和枣木质地,木转般一般是榉木和黄檀好。做壶需用矩车划圆形泥片,象车划直泥条,这两样工具的形制从明沿袭至今。”


“采用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可以细琢,用来存放泥坯的粗釉套缸是重要工具之一,可随时调整控制泥坯湿度,不必担心走形或损坏。有时一件作品需要细细琢磨几年才能完成,艺术价值很高。”


何其仙筋囊器紫砂壶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大师点赞


2012年,“紫泥春华•艺韵流长”程辉紫砂艺术展暨师徒作品品鉴会在京举行。何其仙的“君子淑女对壶”和“大英雄壶”在上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为“紫泥春华•艺韵流长”紫砂艺术精品。


独特的创意,让艺术品充满了韵味。“大英雄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水浒传里的108将,因此筋线也是108条。在何其仙看来,做筋纹壶设计构思很重要,‘前期经过慎密的构思,先做好壶体的光坯,得出其周长,再根据构想的筋纹瓤数,计算设计的等份或比例,进行打样。


程辉大师表示,在紫砂壶各种造型中,筋纹器的制作是最有难度的。“大英雄壶”线条制作非常细腻,108条线从盖到底,里面也有。108条线的筋纹器在紫砂里很少见,可以说没有能超过的。看上去是捏泥巴,实际上是要结合几何三角学的,完成这件作品要半年时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点评何其仙作品:筋纹线条处理清晰明快,制壶功力较深。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鸣称赞何其仙作品:器型饱满有力气,把握了筋纹器皿的制作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传统紫砂作品的审美特征。


何其仙筋囊器紫砂壶作品筋囊高手何其仙:承古研新 艺无止境




壶友好评


一位叫“痴心砂弥”的网友,收藏了一件何其仙的筋纹器,发博文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无法完成这件作品,我能得到一件实乃幸甚。”藏家们更将何其仙评价为中青年筋纹器代表人物。



面对各种荣誉和赞扬,何其仙只是腼腆地笑着说,‘艺无止境,紫砂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还要更加努力学习和提高,挑战更高难度的作品,以飨藏友。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