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陆松云其竹编壶作品,在宜兴陶艺界独占一席之地

2019-05-23   名家风采

陆松云专攻全手工紫砂竹编壶二十余载,人称“竹编妙手”。1974年出生于宜兴,1992年从事紫砂艺术工作,独门紫砂竹编技艺堪称一绝,是中青年紫砂制壶实力派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造型清雅、工艺精湛、别具一格,多次获奖并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深受海内外壶友热捧。


部分荣誉


2012年,作品《福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12年,作品《天竺提梁》获全手工制陶大赛二等奖

2013年,作品《雲竺提梁》被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永久收藏

2013年,作品《雲竺提梁》获得全手工制陶大赛二等奖

2014年,作品《桃扁》获全手工比赛优秀奖

2014年,作品《仿古寿桃》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

2015年,作品《雲逸提梁》获“景舟杯”制壶大赛优秀奖


目前在宜兴从事真正手工竹编紫砂壶的创作者屈指可数,陆松云老师是其中的佼佼者。竹编壶在创作过程中容不得一丝闪失,一根“竹丝”错断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如果补泥重塑,很容易在壶表留下痕迹而影响整体效果。只有一气呵成,才能宛若天成。


一把完美竹编壶,光是雕刻这些细密的竹丝,就得耗费很多时间;更不用说它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无数个失败的残次品。它要求的不仅是制作者的技艺高度,更考验壶艺师内心的恒久与坚定。正是竹编艺的高难度和高耗时性,造就了竹编紫砂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超高的艺术价值。


陆松云竹编潘壶陆松云其竹编壶作品,在宜兴陶艺界独占一席之地

竹编潘壶  陆松云



竹编壶制作难度之高常人无法想象,在初学的日日夜夜,陆松云不知道废弃了多少个半成品。可能只是忍不住的一声咳嗽,可能只是坐久疲倦的一抬头,刀下的“竹丝”瞬间走了样。很多人耐不住这样的寂寞和失败,中途放弃了;陆松云却一直默默坚守着。


为了竹编紫砂他几乎倾尽半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这份匠心精神既是一门手艺,一种品质,也是一份专注,一份严谨,更是一种态度。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这样的匠心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人。


陆松云的每一把竹编壶,都是以西施、潘壶、石瓢等紫砂传统光器为基础的。先手工潜心打造紫砂壶的身形,再用雕刻刀慢慢展现竹丝纹路。在精心雕饰的壶表下面,是传统器型行云流水的线条,难掩的气质,无言的韵味。如果没有优秀的制壶功底,再好的竹编技艺也无法使紫砂壶有神韵,有灵性。


陆松云的作品,是泥料与做工的叠加,是创造力与耗时性的结合,是老师的潜力与高附加值的体现。时间的投入是艺术价值被认可的有力保障,这种隐形的价值,从工艺内部生发和演进,呈现出珍贵的精神底气。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