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
紫砂文化
曼生壶是我国紫砂工艺史上的一个蔚为奇特而壮观的现象,曼生壶是文人与民间工匠彼此结合后创造的一种文人壶风格,充满了文人雅趣,并且对紫砂壶有所了解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曼生壶的。
曼生,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他创制的“曼生壶”,使宜兴紫砂壶名扬天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代众多书画家中,能够集书法、绘画、篆刻及壶艺于一身的,唯推钱塘陈鸿寿。
曼生壶的主要特点是融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壶,壶腹上还镌刻山水花鸟,使清雅素净的紫砂茗壶平添几分诗情画意,形成独特的文人壶风格,从而使紫砂茗壶超越出单纯的茶具的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曼生壶是紫砂技艺与翰墨结缘的精品。从它问世以后一直备受鉴赏家们的青睐,特别是书画家爱之如珍宝。由于陈曼生是一位篆刻家,他的书法富有金石味道,以刻刀代替软笔刻于紫砂泥胚,用娴熟的刀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书法应有的美;并且因阴刻而陷入的字体,在光影之下显示出清晰明快的刀法美。陈曼生根据壶体造型而设计紫砂壶;如扁壶、合欢壶,他将字刻于壶面上端,字形清秀、灵动。所谓“壶随字贵,字依壶传”者是也,由此曼生壶身价百倍,至今仍为收藏家千金难求的珍品。
曼生壶对紫砂壶艺术化的贡献大致有三:
第一,创作了一批具有文学意义的壶铭,提高了紫砂茗壶的文化价值;
第二,把篆刻用于紫砂茗壶装饰,使茗壶成为成熟的艺术品,增添了紫砂茗壶的艺术价值;
第三,设计创新了一批新壶式,使几何形壶式获得突出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紫砂茗壶的造型艺术。
陈曼生设计的曼生壶,对文人参与紫砂壶创作有巨大影响,许多文人步他后尘,加入到设计、装饰的队伍中去,具有相当的成绩,其中有较大影响和较高成就的是瞿应绍、朱坚、梅调鼎等人。梅调鼎效仿陈曼生之举,与艺人韵石合作制成铭刻,留下了不少佳器佳铭。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