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紫砂工艺
“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黑紫砂’这个名词,因为它确实稀少。”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日前这样介绍“黑紫砂”。
黑紫砂确实稀少。这是明清时期宜兴窑场在烧造紫砂壶时偶然得到的一种高温黑色紫砂器,不仅外表呈黝黑色,胎体断面也漆黑。据明代史料记载,有黑铁砂、黑鲨皮、深青灰等品类。
当时,黑紫砂器均进贡皇家供宫廷使用,民间难得一见。
截盖石瓢 马永强
为何黑紫砂会如此受皇家喜爱?我以为,色黑是其一,珍稀乃其二。黑色,素来为皇家所喜爱,夏、秦时即为皇家所用之色,汉初亦沿用以示正统。《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今水德之时,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皆上黑。”《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六《霄游宫》记载:“汉成帝号微行。于太液池旁起霄游宫,以漆为柱,铺黑缔之幕,器服乘舆,皆尚黑色。悦于暗行,憎灯烛之照。宫中之美御,皆服皂衣。”清代皇帝对黑色的喜爱从故宫清宫旧藏中的数件用黑漆地描金的紫砂壶中亦可略窥一二。
黑紫砂不是一种泥料,它是一种独特的制作工艺。烧造黑紫砂的原料为耐高温泥料,须采用高温还原工艺烧成。由于古代龙窑在工艺上有着偶然性和不可控性,所以历史上偶有烧成即为珍品,是异常珍稀的紫砂品种。
清乾隆后期,由于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失传,致使黑紫砂这一宝贵品种失传。至此,再无同款器物造出。
仿古 马永强
2005年前后,绘画艺术家袁野“跨行”研究黑紫砂,经过十年不懈对紫砂泥料和烧成工艺的深入研究,终于在2015年恢复了这一失传几百年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使得作品达到汗青记录的黑紫砂器物的艺术效果。
袁野使用“还原焰烧制法”烧制紫砂器,烧成之后的胎体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
经过测试,普通紫砂泥在经受1200℃高温后,往往会因过度烧结而出现瓷化现象,如果敲壶身可以听到清脆的金属声。而黑紫砂经过1300℃烧成,敲击壶身,发出的是低沉的木声。
2017年,黑紫砂工艺技艺被收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野为代表性传承人。
随后,袁野编撰的《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一书,在故宫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180件黑紫砂精品,其中涵盖茗壶,花器、香器等品类,书中还汇总了对黑紫砂的研究成果,揭秘了古窑的“重生”过程。
袁野作为是一名绘画艺术家,同时也是今世紫砂失传工艺的研究者、实践者,他让黑紫砂这种独特工艺从失传走向恢复,对宫廷紫砂工艺的传承、故宫陶瓷文化的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