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名家风采
在紫砂壶器件中,“四方传炉”可谓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传炉,一说取义于“金殿传胪”。明清科举制度中,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是一种金榜题名的仪式。“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加以引申,“传胪”泛指科举及第。
四方传炉,为晚清时期开始流行的器型。就形制而言,与传统方器相较,形态上更多一分“圆润之美”。其典型特点:圆角方盖(压盖)、短颈、环形耳把、三弯流(方圆相兼)、四方钉足,壶钮常见有两种形制:-如壶身微缩,一为“桥刑壶钮”。甚至有很多匠人将其称为:紫砂方器中难度第一-一把制作精良的传炉壳,对于匠人的技艺与审美均具有很高的要求:壶盖,壶讯,壳把壶钮。壶足,于器身整体搭配和谐,无绝对的方,圆润中见线条之美,方直间见饱清肉感。
俞国良,清末民初宜兴制壶高手。江苏省无锡人。造壶精工,气格浑成,擅制“传炉壶”,1932年,俞国良的传炉壹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余国良,原籍无锡,1939年卒,寿享65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吴云根(1892-1969年),“紫砂七老之一”。制壶风格古朴典雅,仿制传统产品的同时善作变给人以新颖之感,群有“出神入化”之美警。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