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名家风采
我们常说:“合作共创美好”,有些事情,虽然自己一个人也能做好,但是当有两个人合作共同去完成的时候,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赏紫砂界强强联合的老师,共同所做出的壶好刻绘好的作品。
古往今来,对于梅花与石瓢的赞美,数不胜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这两者的结合,也是众多壶艺师们最为喜爱的风格。当梅花的清香傲骨与石瓢的坚劲经典相互衬托,更别有一番风味。挺秀刚劲、精神矍铄的壶身,骨力支撑着线条游走,如行云流水恣意舒展、动静相谐。于张弛之间演绎经典几何之美的同时又在极致的简约中展现作者制作石瓢的功力。老梅枝节嶙峋,苍劲有力,迎寒怒放,枝条蜿蜒,攀上壶盖,雪骨冰姿,高洁不屈。壶身的梅花,梅枝在石瓢的整个壶身自由地延伸,由壶的一面到另一面再到至壶盖,不受拘束。在看吴东元老师刻绘的这个梅花的时候,真的就能强烈的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梅花虽密,却不杂乱。也在无形中展示了作者深厚的陶刻功底。
毛建韦
毛建韦,宜兴屈指可数的80后高工。1981年生于丁蜀镇前墅村古龙窑边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紫砂陶。师从袁国强,袁小强学做紫砂壶,初始时因天性好动,根本无法安心端坐泥凳。师长将其送入部队锻炼,在严明军纪的管束下,毛建韦性格日渐沉稳、成熟;重返泥台后开始真切地爱上了紫砂艺术。
吴东元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得主。自小习文弄墨,喜爱紫砂陶艺,作品承传顾派光素器艺术风格,创作思路宽阔,富于变化,研制作品端庄典雅,线条流畅,工艺精巧,并擅长用陶刻装饰,颇受壶友们的喜爱
杭杰 谢永新 问道
谢永新,“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紫砂制作艺术传承人”,两届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专制方器,以绞泥、冰纹最为擅长。
杭杰,上海文史馆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最年轻的文史研究员),擅长自制自铭,作品深受大众喜爱。
这两位实力派艺人的首次合作就十分地令人惊艳,《问道》一壶,壶腹饱满,四方为形而又方中寓圆,圆角转折优雅。壶身线条处处流畅平滑,全无方器之冷峻感。压盖子母线吻合严密,圆润四方钮拿取方便。壶流三弯,身长而立;壶把正耳,四方而润,与壶嘴呼应对称。壶身一面绘梅花数枝,布局合理,雅致动人,一面刻“看花临水心无事”,只觉怡然自得,不胜欣喜。
沈丹 陈宏林《提壁》
这件作品是由实力派陶艺家沈丹力作,陶刻名家陈宏林装饰。一壶两证书,上等紫朱泥匠心手制,沿用古法烧制六次以上,古拙大气、沉稳华美,十分地推荐赏藏。
溪光摇玉璧,云影漏金盘。玉壁是古时的重要礼器,“六瑞”之一,提璧壶以玉璧为原型,将传统文化与古代文明提炼、具象,浓缩深厚的历史内涵,不疾不徐的曲线轻轻勾勒轮廓,错落舒张之际,壶身周正而富节奏,线与面层次分明又互相呼应,立其骨、赋其气、度其蕴,虽素容不语,理趣神韵自出。把玩提璧壶,境界远胜玩玉,器雅而生万千气象。玩味其中,领略无穷情趣意境,体会紫砂素器无法言喻的精神内蕴。
沈丹
沈丹1980年出生于宜兴,幼受紫砂熏陶,接受过系统的紫砂制作训练。学艺期间,得多位紫砂前辈大师的指导,基本功颇为扎实,擅长全手工制壶,尤其以各种高难度朱泥作品见长,在海内外壶友间树立了声誉,被称为“朱泥奇才”。
沈丹以家藏上等紫朱泥为主打泥料,成壶色泽红润生香,既有朱泥的娇艳,又有紫泥的质朴,不浮华、不张扬,珠玑暗藏、隽永耐看,再加上他绝佳的明针技艺,壶表稍加泡养即润泽如玉。
沈丹从艺多年,创作设计的经验丰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简朴大度、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品位高雅,作品外型质朴文雅,内韵端庄大气,既继承了中华传统紫砂艺术的精华,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2000年起沈丹与知名陶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宏林长期合作,将书画篆刻艺术与高难度朱泥品珠联璧合,作品的设计感与艺术性浓厚,极具人文内蕴,收藏价值很高。
陈宏林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宁朗杯”陶刻大赛金奖得主。先后师从蒋新安、徐南,后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为师。如今他的作品媲美吴优良,直追谭泉海。其刻绘刚劲有力,刀锋所到之处,分外凌厉;构图严谨、参差有致,将陶刻艺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到他们的作品,果真是给紫砂圈锦上添花了一番啊!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