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浅谈紫砂陶艺的发展

2018-12-21   紫砂文化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陶艺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艺)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此外,还有各种紫砂器工艺品。


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石瓢   王金川



1950年11月,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组织参加本地或外地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和华东特产展览会,为产品打开了销路,全年产量8万件,产值1.2万元。1954年10月成立紫砂生产工场,隶属于汤渡生产合作社,由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七人组建,承制中国美协订购的高档茶具,如大型松鼠葡萄茶具、合菱茶具、供春茶具、竹段茶具等。


由于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一片红火,掀起了宜兴地区兴办紫砂厂的热情,川埠建起紫砂三厂,大浦办起紫砂五厂,丁蜀镇常安村集资筹建紫砂四厂,宜兴红旗陶瓷厂、宜兴合新陶瓷厂与宜兴紫砂工艺厂联合成立分厂,主要制作紫砂花盆,产品大量出口。仅丁蜀镇的五家生产紫砂产品的企业,1990年累计出口紫砂陶80万件,创汇278万美元,占陶瓷创汇总额的44.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宜兴紫砂行业的鼎盛时期,内外销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紫砂收藏热遍及港台和大陆。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紫砂行业重新“洗牌”,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中,生产经营的方式回归到民营和作坊式,原规模较大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改名为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宜兴紫砂二厂也改名为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公司,同时又派生出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阳羡茗陶苑、宜兴市古龙窑紫砂陶瓷艺术厂、范家壶庄、宜兴蜀古紫砂工艺厂等等上百家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以及上千家个体作坊。这样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小苹果   王金川



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2005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部在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共有501项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第351-362为12项陶瓷烧制技艺,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列第一位。这是对传统的宜兴紫砂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肯定,也为向世界“申遗”创造了条件。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