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1
紫砂文化
一提到紫砂壶,爱茶的人和爱壶的人就有聊不完的故事。对于紫砂壶的爱,他们是发自肺腑的。而“顾景舟”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近代紫砂的代名词。还有那些传世茗壶,也是备受壶友追慕。
紫砂壶乃宜兴特产。600多年的发展,也经历了起起落落。紫砂的传承,与艺人息息相关,但也需要有慧眼的伯乐。在宜兴,若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壶艺泰斗”顾景舟和这一把传世茗壶了。
他就是华荫棠。
华荫棠1906年生于宜兴丁蜀镇边庄村,2008年逝世,享年102岁。一个世纪老人,自然有很多故事,甚至是传奇的故事。
华荫棠家境富裕,父亲是当地的大窑户,然而四十五岁是因中风去世。那是华荫棠才19岁,还在南京第四师范学校学习。为了主持家务,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
早期在丁山经营“华信孚陶器厂”和“华信孚窑行”,后来又在杭州创办“华信昌窑行”,在上海创办“大隆陶栈”。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事业达到了顶峰。在边庄村有地产一百多亩,连国民党南京铁道部盖办公大楼也向华老购买陶瓦。1940年11月日军占领丁蜀镇,华老的窑场和厂房遭到烧毁,生产不得不停顿下来,直到1945年抗日胜利才复业。
他是宜兴丁山最大的陶业老板、著名的开明绅士,又是方圆几十里窑场的活字典,是个一言九鼎的重量级人物。
华荫棠一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只是酷爱收藏紫砂名壶,对紫砂名壶具有很高的鉴赏能力,而且收购时从不计较价钱。所以丁山、蜀山人有老茶壶要卖,第一个想到的是找华老。
有一次,他在小雨中偶遇正在卖壶的顾景舟。顾景舟那时才十几岁,在叫卖五把紫砂壶,每把紫砂壶开价一斗米。华荫棠发现顾景舟壶艺超群,以每把十斗米的价钱将顾景舟的壶全买下。顾景舟在华荫棠的帮助下生活不再困顿,精心在家制壶。华荫棠还把家中所有的古壶拿给顾景舟模仿,并高价收购,让顾壶进入上层社会,为其年轻实就成名打下基础。顾景舟在华家接触到各类名壶、古董后大开眼界,在壶艺上博古通今,茶壶越做越好,终于成为一代“壶艺泰斗”。
【蒋泽军制,顾景舟款,《石瓢》】
20世纪30年代初,丁山白宕一蒋姓人士在老屋地下发现一瓮,内藏一壶,送华荫棠过目,华当即出高价买下,这就是清朝嘉庆年间紫砂壶艺女泰斗杨凤年所制的绝世孤品、传世茗壶《风卷葵》。
然而文革期间,这把壶差点被毁。华荫棠急中生智,将壶与其他杂物一起放在最显眼的窗台上,最终躲过一劫。1984年,宜兴陶瓷博物馆征集紫砂名壶,华荫棠将《风卷葵》无偿捐献。
【杨凤年《风卷葵》(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华荫棠一生热爱家乡、乐善好施、扶困助弱,作为工商业者,带头公益事业。解放前后,每逢灾年,必打开粮仓救济乡民。1938年,出资创办了丁蜀中学。1950年建造丁蜀大桥时,捐赠全部木材。抗美援朝时,捐献飞机大炮。
华荫棠不仅是宜兴陶界巨子,也是宜兴有名的工商界人士,曾担任丁山工商联主任委员、宜兴县工商联副主委、宜兴陶瓷公司董事长、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全国工商界代表,与工商联有着深厚的感情。晚年仍十分关注宜兴工商联的发展,在2006年宜兴商会百年出版文史资料时,他以百岁高龄为书题名,亲笔写下了“宜兴商会百年”,以表达他对宜兴商会的深厚之情。
百年人生,世纪传奇。华荫棠和那些紫砂艺人一起续写了紫砂的传奇。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