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紫砂文化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泥,阳羡,是陶都宜兴的古名,一丸土就是名播天下享有“泥中泥”美誉的紫砂壶的唯一原料-紫砂泥。
这句话就是说,珠宝玉器没必要去索取,还不如阳羡的紫砂泥珍贵。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地方传统工艺品,由陶器发展而成,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宜兴紫砂器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也是独一无二的。紫砂壶造型形式丰富多变,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
紫砂壶之所以让世人代代相传,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他就已经是一种实用的饮茶器皿。经过数代相传积累出来的一种茶饮文化。紫砂壶问世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在当年此器皿方便实用,广受老百姓的喜爱。
紫砂壶享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更有人把紫砂壶深情比喻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风流如词客”。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可以在砂粒隐现的壶坯上,题诗作画,篆刻壶铭,抒发人生感怀,寄托山水情怀,既有宣纸之上的洒脱,又有金石之上的苍古。原本粗拙憨厚的紫砂壶摇身一变,登堂入室,文通气贯,风流韵畅。
清代西冷八家才子陈曼生,痴爱紫砂,精于金石书画,篆刻壶铭书画于壶上,以文人至高的修养和审美眼光,首创著名的“曼生十八式”,开文人玩壶一代新风,那些风雅的壶铭和他的“曼生壶”一道,成为百年经典。之后,历代文人雅士都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明代的瞿应绍、项元卞、赵焕光、董其昌等,清代的汪文柏、郑板桥、吴大澄,吴昌硕等均爱壶如命,嗜壶如痴,乐此不疲。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