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紫砂知识
盘点那些容易混淆的紫砂器型,你心中都有哪些呢?不管啦,先看看迷迷糊糊的小福总是分不清哪些吧!
NO1 井栏和汉铎
井栏和汉铎的身型非常相似:都呈圆桶状,线条似直而曲,壶腹微微鼓出,上圈线小于下圈线。但其实,井栏和汉铎的身型完全来源于不同的事物。
井栏壶的造型源于水井之栏,由陈曼生首创,从丫环在井边凭栏汲水获得灵感,随即描绘而成,成为曼生十八式中的经典壶型。整壶如一口古井,打开“井盖”,内有“井水”生津止渴,妙趣横生。汉铎壶则来源于汉朝著名乐器“铎”。铎即大铃,形如甬钟,顶部有短柄、身内有舌,敲击时则会发出声音。汉铎壶取“铎”之形,妙制成壶。整壶形简古朴,极具楚风汉韵。
细细较之,汉铎壶身略瘦一些,有铿锵之态;井栏壶略丰一些,有憨厚之态。
平视井栏壶,自壶肩至壶钮,壶盖微微呈逐渐递进的上升层次,有如井栏之上盖;而汉铎壶则是平平的嵌盖。井栏壶盖上通常有一道圈纹,像是井中泉水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荡起阵阵涟漪;汉铎壶盖则光净平滑。
井栏壶钮呈柱形,似将一个小型壶身倒置,从视觉上看微微上大下小,与壶身的下丰上敛在空间上完美呼应;汉铎壶的壶钮则似乐器“铎”上的短柄,中设圆环,上小下大,隐隐衬托出气势。
井栏壶流一弯,憨厚圆润,线条逐渐收细,先扬后抑;而汉铎壶的壶流微呈喇叭状,流基宽厚、中段变细,至流口又略外延。井栏壶多为飞把,汉铎壶则为耳式环把。井栏壶把略呈下垂之状,汉铎壶把则稍有上扬之势。井栏壶高洁古雅,提醒世人不断汲取学识之水,以修身养性;汉铎壶以乐器入壶,礼乐端肃,风雅之极。
NO2 西施文旦龙旦
首先说相同之处,这三把壶呢,都是圆圆的,紫砂壶中圆器的柔美被他们展现的淋漓尽致,圆圆的壶身,圆圆的壶扭,圆圆的壶把……而他们的不同之处仔细看下来其实也是很好找到的。
西施壶,一直具有一种国色天香之美,它是由时大彬高徒徐友泉首创。最早有记载的文献是吴梅鼎《阳羡名壶赋》,里面记载徐友泉时提到的一大堆紫砂壶款名,其中“西子”指的就是西施壶。西施壶也被称为“倒把西施壶”,它与文旦,龙旦最大的区别就是西施壶的壶身十分的圆润饱满,壶钮为圆珠钮且紧贴壶盖,而文旦和龙旦的壶钮与壶盖中间有一承接,轻轻托起这个小壶钮,略显可爱一番。
文旦壶,水果文旦柚素有“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之美誉,文旦壶也正取此为形,将柔和甜美的女性气息融入壶中,文旦壶创于明末清初,以古拙典雅为长。仔细观之,文旦壶的壶身就仿佛一颗金黄色的文旦柚,引茶入之,品之余味无穷。文旦的壶身饱满丰腴,但相较于西施,文旦的壶肩部分不是那么的圆润,有起伏。
龙旦壶,远看就像一颗“蛋”,壶身整体呈椭圆形,壶身的线条平滑流畅,几乎无转折,同时龙旦壶的壶嘴与另外两者相比,稍显长一些,且壶嘴处略微尖尖,而其他两者都是十分圆润的类型。
总结起来,西施、文旦、龙旦,三者在一起的时候,壶身十分圆润饱满,壶扭与壶盖紧密相连的就是西施壶,外形好似文旦柚壶肩略有起伏的就是文旦壶,而那个略显高高瘦瘦,好似一颗“蛋”的就是龙旦壶啦!
NO3 华颖乳鼎合欢
清朝乾隆御制的乳鼎壶与顾景舟大师做的华颖壶可谓是毫无二致,只不过是华颖壶与乳鼎壶的壶盖处有了些许不同,华颖壶盖更为高挺些。它与华颖和合欢壶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好区分了,这样的乳鼎壶是一款仿物器型,壶的整体造型是仿古代"鼎"而设计,它有着圆润饱满的壶身,壶钮壶嘴却都如同女子的乳头,圆润小巧,同时有着三只小巧的乳足,而华颖和合欢都是壶身稍扁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华颖和合欢这两种壶型,华颖和合欢壶最大的区别就是,合欢壶壶身处有一很明显的线条,其实这也是合欢壶的内涵所在,合则欢,其造型犹如两片镲对接在一起,寓意吉缘和合,欢乐喜庆。;而华颖壶是顾景舟大师根据传统壶形衍变所创作品,它相较合欢壶更为饱满些,壶盖也会略为高挺。
你还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壶型,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解答与您分享!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