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实力助工许洪琴《茄段》壶

2018-12-28   名家壶语

“松段”壶截取松树树干的一段,“竹段”壶截取竹干的一段,“茄段”壶却并非“一段”茄子,而是一整个茄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茄段壶应为“茄端”壶,茄梗连着壶体,感觉刚从茄枝之端整个摘下来。


许洪琴老师的《茄段》壶亦取传统之型,将自然界枝头成熟的茄子化为紫砂壶。浑圆而素朴的壶身,曲线轻盈而富有弹性,丰腴而流畅,是乃佳器。


截盖为茄蒂,光润饱满,与“茄身”完美接合、严丝合缝;壶钮为茄梗,弯曲自然,宛若天成。





一弯流与圈把相呼应,其细巧圆润,又与壶钮相映成趣。


作品如刚摘下的一个成熟饱满的茄子,虽装上了流把成壶,却丝毫不觉突兀,可见壶身各部位过渡衔接极其自然,作者以手抟砂的成型能力可见一斑。茄段壶壶型看似简练,实际是所有圆器壶型的交集结合体。业内有言,茄段壶成型有“三难”:


一、底部到做出“顶力”,无软塌相,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

二、截盖与壶身要严丝密合,线面要一体完整;

三、壶钮似茄梗,既不能有中规中矩的死板,也不能失去壶本身的灵气,一定要给人以把玩这乐,观赏之趣。


要做到这三点并不那么容易。当年徐汉棠跟随顾景舟大师制壶之始,前三个月学打泥片,而后即开始学做茄段壶,在其后的一年时间里只练习这一种壶型。在顾景舟大师看来,学做好茄段壶是基础,打好了基础再学其他壶型更易上手,“一通百通”。





许洪琴老师的《茄段》,圆意中存清高之骨气,内敛中生正直之爽气,凛然中得纯朴之净气,抽象中现拙致之灵气,可谓“大巧若拙”。壶身有陶刻铭“无事竹间坐,有客茶当酒”,绘竹疏风朗,更是将整个作品的自然、悠远意境推到极致。




在用料上,许洪琴老师选取了青灰段来加深茄段壶的古朴质感,色泽古雅韵浓,老味十足。陶刻刀峰过处,点点金砂于青灰色中若隐若现,金石意味浓厚。


青灰段属于段泥系列,石英含量高、颗粒层次丰富。在段泥中有一种芝麻段,泥身遍布星星点点的紫色颗粒,而青灰段则属于芝麻段的延伸阶段。青灰段中段泥的成分更纯净,老段矿份含量不偏杂,烧制温度也较芝麻段为高。





青灰段烧成后偏青偏灰,青穆沉静;质朴素雅、低调内敛,砂质如青铁冷凝,材质如碧玉温润,有老壶独特的古朴粗犷感,令人爱不释手。


用青灰段壶泡茶,透气性强,茶汤醇厚温甘、明快果决,香氤绵长。





这款《茄段壶》造型质朴自然、气质淡雅,其壶、其料与其铭、绘皆以自然意趣为中心,带着田园林间的清新气息和古早的厚重之味,让人瞬间产生思古慕乡之感。310cc容量,壶底圆润,正宜手握把玩。茄子寓意多福,此壶亦是多福多寿、平安喜乐的化身。


许洪琴老师的作品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极具性价比;老师明年将考国工,未来潜力无限。


许洪琴

国家助理工艺美术师

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1969年出生于陶都宜兴,幼受熏陶,与紫砂结缘不浅。在宜兴轻工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紫砂行业,多受老艺人的指点教导;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审美感、跳跃的思维、善于吸取古典艺术精华,形成了气韵清灵、形意飘逸的壶艺风格。


她立志将紫砂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用最纯正的紫砂泥、精良的制作工艺,将最地道的紫砂艺术品奉献给壶友。她的作品简洁大方、浑厚古朴,多次获奖并深受壶友藏家喜爱。


部分荣誉

2002年《水扁壶》荣获2002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3年《铺砂鱼嘴》在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金奖

2005年《石瓢壶》在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评选中获金奖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