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紫砂文化
好的紫砂作品,虽然安静,却表现出一股强烈的生命力。这种鲜活仿佛会呼吸、有灵性,亲切而富感染力。当你看到这样的紫砂壶,能从线条间看到动感,从气韵里感觉到脉动;那是作者、作品、壶友三者之间的心灵共振,是时代的潮流下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杨凤年的传世名作风卷葵,仿造风中凌乱的锦葵而制。只见葵叶被风吹得四向而散,随风势卷曲晃动,花瓣卷拢,似难风力;看似随意杂乱,实则精心巧设。无形的风本身极难塑造,但作者却巧妙地利用流畅的线条,使得风在壶表“翻滚”、“流动”;它无声无色,却仿佛伸手就能感觉到。
传统经典名器鱼化龙,以神话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为依托,进行艺术化地提炼、抽象,表现在紫砂壶表的方寸之地。壶身波滔翻涌、浪花卷动,鱼麟龙爪在其中若隐若现,似正作“鱼龙之变”。
在这本身就极具动感的场景中,更奇妙的是壶盖上的龙首,随着茶汤倾倒而伸缩自如;龙口中的小舌亦灵活来去,怎不令人啧啧称奇!每每执此壶品饮,都感觉壶身的龙正在浪间腾跃,意趣横生。
当代名匠汪庆红老师的松鼠壶,亦深得自然趣味之精妙。将松鼠的意象进行适度地抽象与夸张,没有过多的装饰与雕塑,只需寥寥几笔,松鼠憨态可掬的头部与毛茸茸的大尾巴就呼之欲出了。持壶把玩之间,仿佛一只小松鼠在林间探头探脑,随时会点点头、扫扫尾,跃上枝头而去。这蓬勃的生命力与来自生命本源的气韵,使人心有契合。
除了这些有具象的壶型,那些传统的紫砂光素器,也具有令人心折的生命力。它们绝不死板,周身总是涌动着流畅的气韵。
就如经典掇球壶,用几个球形堆垒连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壶体三“球”按照几何美学比例合理配置,融会重叠、一气呵成,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意趣。
造型上的鲜活已令人惊艳,紫砂壶的“内在”同样赋予它不一样的“生命”。每次泡茶时壶壁的气孔对茶汤的吐呐呼吸,壶表随着泡养时间的流逝而日渐莹润,谁说紫砂壶不是“活”的!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