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汤宣武《洞的世界》

2018-11-15   名家壶语

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

世上光阴催短景,洞中花木任长年。


这是一个《洞的世界》。

洞外青天白日,光阴似箭;

洞内深邃神秘,一日千年。


钟乳石汇聚欲滴,

累累重重如天然帐幔;

石层渐深,

引人往未知的世界去探寻……




壶中泻茶看云影,洞里逢师下鹤迎。

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用此壶品茗把玩,

它是如此清净而灵逸;

凝神观那石幔下的洞口,

是否会有神仙驾鹤而来?


那雕刻嶙峋的钮石出口,

会否有云影聚散、瑞气弥漫?


这款《洞的世界》实在是别出心裁。以洞为理念,以壶为载体,以竹为装饰,将石的冷峻、砂的古朴、竹的清俊融为一体,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梦幻的神话遐想和难得的思绪沉静。这把壶仿佛向我们展示了神话中的密境:山中无人处的静谧洞穴,嶙峋的石块堆彻,洞口翠竹掩映,耳边仿佛传来钟乳滴落的声音……



除了想象中的“洞中仙界”,壶与洞的结合还有更深的寓义。童话故事中,人们将藏不住的秘密倾诉与洞;“洞”在文学中有了另一层意义,可以将心事诉诸于它,秘藏于此。壶作者汤宣武老师在设计它时,亦有此雅意:它让人在泡茶品茗的同时,能袒露心声、袒呈相见,放下心中的重担,重获一身轻松。正是“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捂灰工艺

这款《洞的世界》汤宣武老师设置了两种颜色,一种是金砂段原色,如沙似蜜,温暖而古朴;另一种则将金砂段采取了捂灰工艺,色泽灰黑,高雅大气,更显神秘。金砂段观之砂感明显,与主题完美贴合;触之却润泽细腻,把玩舒适。


捂灰工艺,是指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还原成氧化铁的过程。不加入任何有害化料,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状态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捂灰工艺对泥料的品质和壶艺师技艺水平的高低都有很高的要求,越是上乘的泥料、越是高超的技艺捂灰效果越佳,呈色均匀、质如乌金。



陶刻技艺

壶钮是一小块镂空雕刻的石头,既与主题贴合、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又与气孔相通,兼具实用功能。石钮雕刻自然流畅,宛若天成。壶身石幔采用浮雕技艺,层层叠叠,流畅生动;一个小小的口洞又引向深处,亦是精心雕琢而成,连绵不尽,引人入胜。


壶把、壶钮皆雕饰成竹段,粗细有度、张弛有力,竹节处精细无暇,处理到位。



这款《洞的世界》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制作工艺来说,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汤宣武老师独到的创新理念、丰蕴的文化储备、高雅的艺术品位和全面而高超的制壶功力。汤宣武老师的作品皆由她的丈夫、研高范泽锋老师监制,品质更多保障。汤老师明年将升高工,作品正处于增值之际,是玩家入手的上上之选。



汤宣武


1976年出生于浙江,自幼受西泠文化影响,对艺术有独特的认识。偶然的机会被宜兴丁蜀的紫砂文化所吸引,义无返顾地来到这块神圣的紫砂艺术殿堂,拜于范泽锋老师门下学习紫砂技艺。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对紫砂灼热的挚爱,她废寝忘食地学习,在很短时间内对紫砂的创作有了充分的掌握。2009年在全手工制壶考试中以榜眼成绩被评为助工,现已晋升为国家工艺美术师。


西泠文化,是百年名社“西泠印社”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价值符号,以书画、篆刻、印学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国学、文化自信等连接起来,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古老而独特的魅力。


汤宣武老师受西泠文化影响很深。她将此与紫砂设计、创作相结合,作品力求美好,设计新颖别致之余,总是传达出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与众不同的高雅格调,深受壶友青睐。


汤宣武作品欣赏:


部分荣誉:

2002年《墨韵含香》荣获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2005年《和畅壶》荣获广州茶博览交易会紫砂陶艺优秀作品展金奖

2006年《玉汝壶》荣获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2007年《龙蛋壶》荣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2008年《叙心壶》荣获首届中国(日照)国际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寒香幽竹》荣获新人新作迎新春民间艺术展览金奖

2011年《四大美人》荣获“艺博杯”工艺美术晋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2年《太湖印象》荣获2012年创新盛典中国创新设计评选最具创意设计奖

2013年《静思》在第四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天工杯”紫砂陶瓷作品评比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4年《清香》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记忆对壶》在首届江苏省陶瓷艺术作品展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5年《记忆对壶》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优秀奖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