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2023-02-13   名家风采

  她是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的优秀奖得主,壶艺师从壶艺泰斗顾景舟高徒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群祥,她就是实力陶手王耕兰,2009年,经由她手所抟制的这把【三足鼎】紫砂壶,更是将薄胎工艺进行了生动的演绎。


王耕兰《三足鼎》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王耕兰(王耕蓝),2014年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优秀奖得主。擅长全手工制壶,作品尤以光素器见长。

  1994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造型设计,1996年进特艺班专心致力于传统名作的继承,在继承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因而,在壶的造型、线条方面均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使作品在平和中显出古典诗词的雅味。


王耕兰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作品多次获奖,连续3、4、5、6届中国博览会银奖、铜奖。擅长全手工制作,尤以光素器见长,造型简洁明快,线条刚柔相济,工艺精巧,颇其师风韵。在工法上心追手摹,掌握顾老遗韵,不以追金制工,全心追求紫砂艺术更上高峰。
  大家常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描述薄胎紫砂壶。

  所谓的薄胎其实就是指在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这虽然不算是一种工艺,却是是一种制壶的技法,可以体现作者功力的深厚程度。


王耕兰《三足鼎》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薄胎壶虽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它们的造型同样沉稳厚重,但是上手却很轻,可以印证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同时薄胎壶还能给人一种“薄如蝉翼,轻若绸纱”的感觉。
  正如王耕兰老师所制的这把《三足鼎》。

  壶以鼎为造型,历史感和文化积淀不言而喻,更有吉祥如意的祈福之意。同时壶的外表虽给人一种稳重大气之感,实则上手却很轻,正应了那句“薄如蝉翼,轻似浮云”。


王耕兰《三足鼎》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对薄胎略有研究的壶友想必也知道,“薄胎”本是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开始有艺人将其运用在紫砂制壶工艺之中,传世作品虽不多,却开创性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由于胎薄,成型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

  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


王耕兰《三足鼎》王耕兰作于2009年,全手工薄胎《三足鼎》


  王耕兰老师一直都是一位实力派的做壶老师,真正的大国工匠,为人低调有内涵的她,从不给自己做过多的宣传,全身心地投入到做壶之中。
  《三足鼎》作为老师演绎传奇薄胎工艺的一件作品,整壶更是给人一种“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之感,资深壶友可尝试一番,相信定会有着别样的体会。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