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紫砂知识
筋纹型壶是自然型壶、几何型壶,按一定规则结合而成的一种壶式,其造型特点是在几何型类(主要是圆器)的壶身上横向分成若干等分,组成若干纵向条纹,通体呈凹凸的筋囊式样。形象依据是自然界中某些花果、如菱花、水仙、菊花的花瓣或者瓜果外型。根据记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制壶名家董翰所制的菱花式壶,已属这一类型。董翰的作品,现在已难以看到,但在明代后期极为流行。
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形体处理,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菱花式壶,壶身横向断面,近似菱花铜镜的外形轮廓,菱花为五瓣,由十条筋纹组成;断面为水仙花者,则由六瓣十二条筋纹组成。第二种如菊花或瓜类的纹样,筋线与筋线之间是凸出的圆条状。第三种则是第二种的变形,筋纹与筋线之间呈凹进的圆条状。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每条筋纹随着壶身颈、肩、肚、足的形体变化,宽距及深浅亦变化自如,而又高度统一,纹理清晰。许多此类壶式的筋纹,还直通壶盖,上达壶钮的顶部,这就必须疏密得体,制作精巧。尤其口盖部分,要密合准缝,盖子从任何地方盖上去,每一条筋纹都必须从上至下,流畅贯通,稍有差错都影响整个造型。所以,在这一类砂壶的制作中,工艺技巧是很见高低的。
筋纹型壶的种类是很多的,其造型更是令人惊叹不已。有的是明显为大家所热悉的种类,但有一些形态不一定与现实的花果或实物相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形处理。
菱花式,是根据河塘里的一种水生植物菱角的花的形状进行的艺术加工。董翰首创以后,相继出现“合菱”、“扁菱花”、“束带菱花”等作品。顾景舟大师的“束带菱花壶”可以说是优秀的一例。
菊花式,因其有从中心辐射、挺直纤长、浓密而规则排列的花瓣,使其很适于造型的风格化,是最普遍的一种筋纹型壶。如紫砂名家王寅春的“半菊壶”、“菊瓣茶具”等。
葵花式,是以葵花花瓣的曲线运用,构成的筋纹型壶。如明代沈子澈的“葵仿古”、“葵八瓣”以及民国年间沈孝陆的“葵狮球”等。
裙峰式或称雨伞式,女士夏季所穿裙子的皱褶产生的效果,诱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如王寅春的“裙花提梁”,王石耕的“裙峰壶”等。
瓜式,是模仿瓜类生长的自然筋络加工而成。它不受等分均衡限制,一般在五瓤以上,并以定向的曲线嵌盖为主。此外还有“金瓜壶”、“香瓜壶”等造型,均自成一脉。
竹式,即以捆竹为题材,并配有竹节装饰的一种筋纹壶。最为典型的就是清代邵大亨的“龙头一捆竹”。
树段式,一般以松、竹、梅等截断形混合组成,并以曲线嵌盖为主,反映筋纹型的特点。
乱纹式,即反映在壶面或壶体上的一种富有动态的筋纹型作品,如“风卷葵”、“飘菊”等。
其他造型有浪式、侧角式、菱圆式、果品式等等。浪式筋纹壶是利用水浪的自然形态,加以规范化。这种壶的造型,筋似水浪,高低起伏,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筋纹型壶的设计,一般以几何型壶的造型为基础,先构思好壶体的基本型,然后再通过筋纹完整主题,筋纹的阴阳深浅以及筋瓤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壶的美观。计算方法是以最大直径除以0.75,就是每瓤的单弧半径,也就是单弧半径必须随着壶体直径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壶体、壶盖齐同,比例精确,上下映衬和谐,纹理清晰。
筋纹型壶的线条包括筋线和纹线,处理这两种线条的手法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壶上的一根圆线看成是一个圆形的一半,其效果反映在壶上就会感觉枯、瘦。如果看成是椭圆形的一半,其效果反映在壶上就会感觉丰满和圆润,视觉上就舒适。菊瓣形筋纹的每一条筋线的俯视曲线是由三根曲线连接而成(椭圆形的一半),我们把一个圆半径的0.618取于椭圆两头的小圆半径,得出焦距和焦点,用椭圆的几何做法得出椭圆,取其一半用于壶体的立体加工,其视觉效果最佳,同样会出现全手工制壶的那种“张力”效果。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其他线条,也可达到这样效果。
筋纹型壶同样有压盖、截盖、嵌盖之分,而在壶的使用过程中,以压住钮孔不出水来衡量口、盖吻合的质量。在三种盖形中,嵌盖最难掌握,其中小曲线嵌盖更是难上加难,即需做到曲线准缝,又要做到壶表外形线条不断,是筋纹型壶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层次。
筋纹型多用于壶体造型相同或类似的壶钮、壶嘴、壶把以保持其一体性。筋纹型的形式多变,这些附件的样式,也就千变万化,而且要求极为严格。
筋纹型壶的俯视效果严正精密,立面视觉生动流畅,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唯有宜兴紫砂才有这种壶型问世。紫砂材料独特的工艺性能和紫砂制作技巧,为这种精严的壶型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这是宜兴紫砂的骄傲,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晶。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