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紫砂文化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纵观汉扁壶,壶体扁圆,底部圆润丰满,腹肩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平盖稳重,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线呼应,生动而自然,整个壶质朴而大气。
汉扁之所以能获得众壶迷青睐,是因为此作体现了徐家壶传承的经典风范,即“贯气”。此术语最早由徐家第三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徐汉堂提出。何为“贯气”,就是指,从一把壶的身筒中延伸出壶嘴,好似自然长出,再穿透壶身,把梢从壶身穿出,即而顺势窜连到壶嘴根部,这一“长”一“穿”,即为“贯气”。
《汉扁》 汪庆红
寿珍三式之----汉扁壶
清代邵友廷对“汉扁”壶改进而呈流线型,其养子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纵观汉扁壶,壶体扁圆,底部圆润丰满,腹肩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平盖稳重,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线呼应,生动而自然,整个壶质朴而大气。
紫砂清水泥,作汉扁式,形体扁圆,底部圆润而丰满,肩部折线圆棱,口与肩平顺斜倾。平盖微坡,盖边呈反弧线,钮是壶身的缩影,大圈把圆浑富有张力,嘴侧肩与把形成一条贯穿全器的流线,生动而沉稳。
程寿珍的“汉扁”壶的壶把上部,跟壶体连接过渡处多了一道小弯,使壶流到壶把根部的流线更自然、舒展、流畅。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互呼应,整个壶质朴大气。
汉扁壶造型简约而不简单,作者通过对线条、造型、泥性的熟练掌握与应用,使得整件作品温婉如玉,细腻舒展,柔而不弱,古朴而不乏新意,灵气扑面而来,更流露着作者对传统紫砂壶艺的独到悟性。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