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喜欢筋纹器的壶友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2021-03-29   名家风采

  紫砂壶中的筋纹器,堪称将线条运用到极致的典范,也是中式美学中最为迷人的所在。无论是以直觉思维为中心的比类取象,还是以逻辑思维为中心的明确严谨,筋纹器兼有理趣之美,虚实深浅、藏露周回,见之难忘。而筋纹器也是紫砂壶制作的一大难点,但提到筋纹制作高手,就不得不提到何其仙,而且喜欢筋纹器的壶友都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何其仙喜欢筋纹器的壶友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何其仙,江苏省手工制陶大赛四届冠军获得者,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建强、中国紫砂艺术大师程辉,紫砂筋囊器实力派高手。

  1966年生于宜兴丁山的一个壶艺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在壶艺天地中徜徉。小时候,看着一块块泥巴在前辈们手中,慢慢变成一件艺术品,感到颇为神奇。正是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何其仙1981年毕业后即进入紫砂工艺厂,从事壶艺创作和研究。

  自幼聪慧灵巧的她,分外虚心、刻苦。在师傅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程辉、沈建强教导下,经过周而复始的练习与钻研,练得一手过硬的制壶技巧,形成了严谨的制壶风格。她功底深厚,作品线条流畅、富有神韵、个性明显,尤其擅长筋囊器的制作。


何其仙紫砂壶喜欢筋纹器的壶友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她是四届冠军王

  从2007年开始,何其仙开始参加宜兴手工制陶大赛。当时社会上对于用传统方式制作紫砂壶还缺少认识,很多人没有概念;尤其是用传统方式制作筋纹器的,非常少。何其仙在这一年的手工制陶大赛上制作了《菱花福姿》,圆润浑厚、华美端庄,将紫砂壶儒雅富贵的一面尽情展现,获得了一等奖。

  冠军的荣誉并未让何其仙停下深入钻研紫砂艺术的脚步。其后的几次参赛,何其仙竭尽所能,用自己原创的设计、过硬的技艺、深厚的内涵表现出紫砂独有的魅力。

  2010年的一等奖《紫玉菱》,十二瓣筋纹阴阳交错、浑然一气,刚柔并济;2011年的一等然《飘逸的花季》,以花瓣为元素,螺旋状线条飘然灵动,融贯周身,难度与唯美相统一;2014年的一等奖《椭圆合菱》,以挺拔的提梁作为主线,体现了筋纹器独有的线条美和高难度。

  随着制作难度的不断增加,筋纹器特有的节奏韵律感,也被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四次冠军、若干次二、三等奖,何其仙每次都想突破去年的自己,凭着在紫砂上的一份坚持和执着,激励自己不断积淀和提升。

  看何其仙老师制壶的过程,极具美感。她专心致志地在壶身上压制筋纹。她用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将整个紫砂壶从盖钮、盖身到壶身统一制作成等份均匀、线条流畅的螺旋状筋纹。


何其仙紫砂壶喜欢筋纹器的壶友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作为中青年优秀陶艺家,何其仙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不能一味仿古,跳不出传统的框框,就只能是商品,不能成为艺术品,但脱离传统去创新,则会隐入无源之水的境地,失去旺盛的生命力。”

  “要把自己的创作构思、创作情感,全部倾注到作品的形体之中,这样,壶的神韵和气质才能应运而生。”

  何其仙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特别留心收集传统筋纹器历史名作照片,从中揣摩、思考前人的创作精华,并为己所用。

  对于全手工制壶,何其仙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全手工壶,是用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制作的壶,即沿用明代传承下来的木转盘拍打、镶接成型技法,制作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竹木质、牛角、铜、铁等工具。敲打泥片、泥条的搭子最好用黄檀木和枣木质地,木转般一般是榉木和黄檀好。做壶需用矩车划圆形泥片,象车划直泥条,这两样工具的形制从明沿袭至今。”

  “采用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可以细琢,用来存放泥坯的粗釉套缸是重要工具之一,可随时调整控制泥坯湿度,不必担心走形或损坏。有时一件作品需要细细琢磨几年才能完成,艺术价值很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点评何其仙作品:

  筋纹线条处理清晰明快,制壶功力较深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鸣称赞何其仙:


何其仙紫砂壶喜欢筋纹器的壶友已经在关注何其仙老师的筋纹作品了


  器型饱满有力度,把握了筋纹器皿的制作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传统紫砂作品的审美特征。

  大家对于何其仙的关注,果然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