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名家风采
徐汉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1952年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景舟第一弟子。 1972年,徐汉棠与胞弟徐秀棠设计了一套“十五头嵌银丝咖啡具”,由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2014年,由徐汉棠捐资1000万元冠名的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2017年11月,季汉生设计的紫砂茗器“宫壶”制作授权仪式在宜兴范家壶庄举行,范大生嫡孙范秀红成为制作“宫壶”的唯一授权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担纲制作艺术指导。
徐汉棠自幼在此环境中成长,浸淫在紫砂世界里,他能在紫砂工艺美术领域中占一席之地,实非出于偶然。一是得自父母两大家族的遗传,对紫砂有天生禀赋,加以自幼耳濡目染,对于紫砂工艺之美产生浓厚兴趣,1948年自东坡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即随父母亲及舅舅们学习制作紫砂陶艺,后来拜“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为师,为顾老所收的首位弟子,徐汉棠折服于顾老对紫砂的丰富知识与高超技艺,悉心求教,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因而在紫砂陶艺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其祖父徐锦森开始直至他的孙女徐曲、孙儿徐光,已沿袭五代从事紫砂事业。“徐门紫砂”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从制作到经营,技精诚信,名扬海内外。其家传源远流长,代有传人,在紫砂史上可谓难得。
石瓢 张岳民
博采众长,常做常新,是徐汉棠大师执着的工作态度。他继承了顾景舟大师的制作技法,吸取了明清几代大家的优秀风格,融入了自己的思想,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制作严谨规正,讲究点、线、面的变化,线、面转折过渡恰到好处,圆润有力度,造型变化方中有圆,圆中寓方。
徐汉棠是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是一个虔诚的艺术家。 他曾说:“对于传统必须加以尊重,且须深入的加以钻研,才能打下扎实的根基。传统乃是前人智能的积累,承袭传统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能在承继之中,推陈出新,并赋予作品新的时代意义。”徐汉棠对于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可谓独得其中三味。 他为人谦虚,作风踏实,痛恨虚张声势。虽然徐汉棠获奖连连,“一壶万金”,海内外收藏家、紫砂爱好者对其作品趋之若骛。但是徐汉棠并不以此自满,仍然不断作新的尝试,近年又先后有创新之作,如“古兽窥今”、“寒江独钓”、“龙宫宝灯”等壶问世,此外还仿制了大亨式“仿古”和“大亨掇壶”等,得到了台湾和大陆地区收藏家和艺术家的好评。
黄金石瓢 陆松云
去年,步入耄耋之年的徐汉堂一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1000万元,成立了陶都宜兴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徐汉棠教育基金会,并早在25年前就在丁蜀镇设立了徐汉棠少年儿童基金,助困助贫,助教助学,乐此不疲,彰显了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崇高境界。徐汗棠在即兴感言中表示,徐门的声誉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传承、探索、发展的结果。徐门从事紫砂陶艺创作的人员之多,亦是紫砂行业中少见的。他们的后人有的已经在紫砂界崭露头角,成为业界的中坚力量。他的心愿,就是“徐门陶艺”薪火相传,延绵不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古代先辈们开疆扩土般的创造,更离不开当代艺术大家们的继承和创新。宜兴紫砂发端于宋代,辉煌于明清,人才辈出,星光璀璨。徐汉堂大师的智慧不仅用于个人创作,更是促进了紫砂大生产。他数十载如一日,引领紫砂陶艺不断开阔创新,为后辈留下无数著作。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