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一代大师顾景舟的传奇人生

2018-08-02   名家风采

1915年农历九月初十,顾景舟(原名景洲)诞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江南小村庄上袁村(现称紫砂村)。这里紧邻太湖,南枕青龙山和黄龙山两座紫砂的原料矿山,有悠久的紫砂艺术的历史。自明代正德年以来,村中家家都是且耕且陶,是紫砂之村,出过陈鸣远、邵大亨、黄玉麟等紫砂艺坛数一数二的大家。但顾家没有打算让顾景舟以“做坯”为生,而是希望他能读书进身。顾景舟6岁就被送进了东坡书院读书,校长吕梅笙是一个有学问的开明绅士。顾景舟天资聪颖,深得校长喜欢。东坡小学毕业后,他随校长学习古文三年。这是一段学习的好时光,令晚年的顾景舟十分怀念。但是随着家境的日渐困顿,17岁的顾景舟只得中停学业,面临人生道路的新选择。

顾景舟选择了紫砂,这是祖母邵氏家族历代从事的职业。他学艺是下了决心的。他学艺不久,就在自号墨缘堂的小书房里刻了“墨缘斋景堂制”、“墨缘斋制”及“武陵逸人”等几方印章,盖在自己制造的壶上。此举标明了他与读书进身之道的诀别,从此涉足紫砂,但他也立下了高远的志向,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紫砂艺人。


顾景舟在家从祖母学艺两年,有心于紫砂而悟性又极高的他,出手当然特殊。两年后,他已在行业内展露头角,一把茶壶可以售得十几担大米。20岁就成名的顾景舟已从停学的痛苦中走出来,看到了人生新的目的和希望。他自号曼晞,在壶上用了“曼晞陶艺”的印章。曼晞意即曼妙的曙光,表明他对从事紫砂艺术的自信和抱负。这份抱负也来自他对紫砂艺术的深入了解,他心中已有了参照的标杆,那就是同村前辈艺人邵大亨和黄玉麟。邵大亨天性耿直,不畏强暴,做壶每器必精,艺境卓绝,清人高熙有诗文激赏。他们成为顾景舟终身推崇的大家。在顾景舟的一生中,他无数次用小楷誊写大亨和玉麟传记以鼓舞自己,也送给弟子学生以励志。


生活上,他衣着简朴干净,饮食油腻有节制,多一口也不行。由于买不到合意的生活用具,他就自己动手做。家中的竹筷、洗头竹篦、铜勺、锅铲以致碗柜,都是他亲手制造,与他那些可挑满一担的作壶工具一样,件件精巧又合用;艺术上,他与心仪的古人神交,与令人尊崇的书画文化人交往。三四十年代他来往于上海与宜兴时,与画家吴湖帆、江寒汀等交往,他们的书画铭刻于他的壶上,珠联璧合,独具江南神韵。他与来楚生、谢稚柳、唐云等也有往来。来楚生为他治的印,他不时使用。他自己也仿文彭、邓石如印刻下“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等闲章。做壶以寄性情,这在紫砂业也是很独特的。


在做壶与做人上,他都及其认真,生前身后赢得一代宗师的佳誉。自1955年树立紫砂工艺社(即后来的紫砂工艺厂)至1982年,他在紫砂研讨所讲授工艺和造型法则,共二十讲,把自己多年的心得教给了年轻一代。上世纪80年代,他带着技术人员复制历史名作,仿鼓壶、矮僧帽壶、井栏壶、汉铎壶等,从尺寸到配制工具,他都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给学生,使紫砂传统造型和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