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紫砂知识
柴烧紫砂壶总是有着一股独特的韵味,尤其是一年只开一次窑的古龙窑柴烧紫砂壶,成品更是让人惊艳,对于这种一年只开一次窑的古龙窑柴烧你了解多少呢?今天一起和小福一起走进古龙窑吧!
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时,紫砂壶的烧制就靠龙窑。它依山坡而建,用砖砌筑成斜坡式隧道,因像长龙,故而得名。龙窑通常长度为30米-70米,具有15°-30°的仰角,分窑头、窑床、窑尾三个部分。每隔1.3米开一个投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鳞眼除了投柴,也用来看火,通过坯的颜色判断窑内温度。古代烧陶工人正是凭借着娴熟的技能和经验烧制出无数紫砂产品的。
解放初期,宜兴地区还有近百条龙窑。时代变迁,技术进步,绝大多数已被更先进、更好操作的电窑、推板窑等取代。现存的前墅龙窑是宜兴唯一还在使用的古龙窑,也是国内仅存的两座还在使用的明代古窑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广东石湾的熏风古灶)。前墅龙窑,位于宜兴丁蜀镇前墅村,利用自然山坡建成,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而上的巨龙。
龙窑通长43.4米,鳞眼42对,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1.55米。西侧设装窑用的口5个,是窑工进出取放陶制品的通道。窑身上方建有窑棚,花岗石柱,上覆木质梁架及小板瓦。燃料主要为煤(煤为20世纪70年代所改,仅在窑头作预热)、松、竹枝等。现产品主要为紫砂壶、罐、瓮及均釉贴花器等。
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2018第十三届全手工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的闵荣彬和古龙窑传人的许学军老师,他们都是使用古龙窑做壶的紫砂艺人,许学军老师是正宗的前墅古龙窑传人,四十余年的全手制壶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扎实的功力,获得过无数次大奖,刷亮过无数次评委的眼睛,也吸引了无数壶友的追捧和青睐。
也许某一天,这座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古龙窑最终熄火关闭而成为遗址,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因为它是一个功臣,一座丰碑,一段久而迷香的历史,一种需要传承更需发展的文化。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