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2021-11-19   名家风采

  一直以来,石瓢壶式都是众多紫砂艺人和壶友的心头好,而陈清法老师也不意外,他的这件一年只做3把的《三弯瓢》作品,无论从工、款、型亦或是泥料方面都是值得各位壶友珍藏。


陈清法《三弯瓢》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可能很多壶友对于陈清法老师还不太了解,他是著名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健先生的徒弟,我们福道堂合作的另一位紫砂实力派章杰老师也是他的同门。

  陈清法老师擅长各类传统作品,擅原创,刻苦努力,作品构思独、特,神形皆备,既得传统韵味,又具现代艺术特征。2013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进修,从事传统纯手工制壶三十余载,基本功深厚,精通各式壶艺制作流程和泥料配制,作品深得传统底蕴,师古不泥,内敛中透锋芒。


陈清法《三弯瓢》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陈清法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华健大师高徒。


陈清法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尊敬而又努力的老师,而一个老师作品风格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勤奋,需博学,更需天赋,三十几年的制壶历程,使得他的基本功扎实而又稳健,在紫砂圈,以其独特而又过硬的手法,谱写着关于他自己的紫砂华章。

  这件《三弯瓢》,底槽清的温润内敛,点点金砂的若隐若现,制壶人的心神与巧思,构成了这件一切都恰到好处的三弯瓢。


陈清法《三弯瓢》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此壶既保留了石瓢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新的创新元素,略显圆滑的三角形壶身,与三角乳足成呼应,嘴、把与钮三点一线,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一种柔顺的美感,三角壶把变成圆润的圈把,壶流是这一壶中的点睛之处,如水袖轻挥,如朵云出岫,与壶身接处相衔却不生硬,劲内含不露又分寸拿捏精到,于一啜一饮间皆有情趣。

  制作此壶,不仅仅是需要胸中丘壑,腕底雷霆,还要一有深入传统的心神,浅出造化的智慧,力学与美学,在指间揉合,线条与砂土,在火里交融,一切都来得恰到好处。


陈清法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听陈清法老师说,早些年,他从学校出来之后,先后做过木匠、泥水匠,后面才开始慢慢接触紫砂壶的,而做木匠、泥水匠,除了需要恒心和毅力外,更多的是细心,同时不怕枯燥与乏味,这无疑也是做紫砂壶最需要的。

  在明清时代,紫砂壶经历了一段繁盛,而到了近代,尤其是抗战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还不够稳定,对于民间手艺人的支持与保护,国家各方面还不算完善,紫砂壶的繁荣景象逐渐恢复,还是在最近几十年,国家强大了,同时也认识到了文物恢复和保护的重要性。


陈清法《三弯瓢》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他曾说道:“像我们这批做紫砂茶壶的,时代的背景的确是太好了,就是一般的紫砂人啊,都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是啊,时代给了陈清法一个极好的机会,而陈清法也在用自己的作品去立足于当下时代。
  他的每一件作品,除了在保留以往样式的韵味和自己的特点外,更多的也是在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和众多壶友的饮茶习惯及品性。
  这件三弯瓢200cc的黄金容量,壶口做的很大,壶身保留了原本样式,三支乳足稳稳地撑起壶身,能够让茶叶沉稳地在壶里,安心地释出一身的香醇。当注水时,由于壶身矮而宽导致整个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狭小,茶叶更容易不温不火的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茶香也更加浓厚。

  每每看到陈清法老师,他都是手上沾满了泥在做壶,有时我们去拜访他,都已经站在他面前许久了,他还不曾发觉,只是埋头在案前拍拍打打,和他聊天的时候,他也是三句不离壶的特点,因此,我们都笑称他为“壶痴”,朋友们都说:“他在做壶的时候啊!如果不关门,怕是有人进门把他的宝贝壶拿走他都不会发觉呢!”


陈清法《三弯瓢》一年仅做3把,陈清法《三弯瓢》


  每当这时他却满脸羞赧地说:“这可不敢当,不敢当的呀!我只是爱壶、做壶、钻研壶,离到壶痴的境界还差远了哩!”以前对于“痴”字,总是天真的以为就是“傻”,后来看到了陈清法老师,才逐渐懂得了这个字的含义,他不是“傻”,只是他对于一件事深深地投入进去了,忘记了周围一切繁杂的事情,所以置身事外的我们看到他们时,才会觉得不免有些“傻傻的”。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到了“匠心精神”,大概每一门手艺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涉及灵魂的东西,不慌不忙,耐心打磨,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痴”才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在一直绵延不断地发展着……
  我想,这大概也就是陈清法老师的《三弯瓢》一年只做三把的重要原因吧,本身,紫砂这种物件,在精不在多,不是吗?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