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紫砂文化
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境内山区盛产陶土和竹木薪炭,为发展陶瓷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此地就有原始先民开始制陶。春秋时期,宜兴叫荆溪,秦王嬴政26年设置阳羡县,属会稽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晋阳羡名将周处的长子周瑁,三兴义兵,卫国有功,晋惠帝于永嘉四年改阳羡为义兴郡,下辖阳羡、国山、临津等六县,封给了周记。隋文帝开皇九年,将国山等县并入阳羡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因避讳,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分置宜兴、荆溪二县,民国时期仍合并为宜兴县。
宜兴是中国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陶都,陶业在丁蜀。丁蜀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陶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被誉为“陶都明珠”。
一生如意 汪庆红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发现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属北宋时期。而早在1966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基中,出土了一把紫砂海棠式提梁大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紫钞残器的拼复件相对比,几乎完全一脉相承。
明清时代,宜兴的制陶业已发展到“家家做坯,村村有窑,遍地是陶”的地步。清代大词人陈维崧有诗写道:“百锤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数千年的传承,使宜兴形成了以紫砂器为主流的制陶产业和由此而产生的陶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陶都”。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