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茶叶茶艺
评价茶具的各项指标之中,发茶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至于美观、升值等都应是满足其作为实用器具这一基本属性之后才有讨论空间。
茶汤品质是由茶叶品质、茶具性能、冲泡用水、环境状况、冲泡技术与状态发挥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若将其它因素固化为常数,那么可以理解为:茶汤质量 = 茶叶品质 × 茶具发茶性
茶具的发茶性,若以某性能居中的茶具作为标尺(比如瓷盖碗),那么优质茶具应该能够提供“>1”的发茶性指数。
若将茶叶品质的极端优质表现(即涉及茶汤品质的所有参数均完美表现)设为常数,那么茶具发茶性指数则是在0~1之间,茶具发茶性越佳,发茶性指数越趋近于1。这里所谓发茶性指数,是对茶具泡茶性能的定性而非定量描述。
紫砂壶的发茶性
紫砂壶的发茶性,由其微观的独特结构所致。紫砂原料在正确的制作和烧造下,成品壶具的双气孔结构可以保证适当的保温性与透气性。
保温性,更准确的说是茶具的温度变化曲线。与之相比,瓷器和玻璃茶具的温度变化曲线无疑过于“陡峭”。这种性能上的差异在茶叶冲泡上会有所体现——前提是正确地选择与使用壶具。
透气性,确保了茶叶在冲泡时还能保有一定“呼吸”的空间。茶叶冲泡,并不是一味的“闷”就可以的。
紫砂壶的上述性能,从微观上决定了茶叶不同的内含物质在茶汤中析出的速率、比率甚至其它区别,最终在茶汤品质上得以综合呈现。
正确选择和使用紫砂壶,可以使茶叶具有更为均衡优异的表现。茶叶的汤感、韵味等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改善(相对而言)。
紫砂壶的“存味儿”
所谓紫砂壶的“存味儿”,是由其造成能够吸收气味的微观双气孔结构所致。这实际上对于泡茶而言并不能算是绝对优点。紫砂壶吸味,并没有香味异味之分。在冲泡某些有一定杂味的茶叶(比如经年仓储的老茶)时,这种性能可以表达为优点——吸收杂味。
若是新紫砂壶或是一直冲泡某一茶叶的紫砂壶,用来冲泡高香茶类(如乌龙茶类)时,会因为吸香或异味干扰降低茶品。
对此唯有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将茶壶的气孔用选取茶品的气味填充(或是替换),才能将茶叶品质进行无失真的表达。此时的“养壶”,可以视作一种磨合的过程。
一壶侍一茶
乌龙茶这类高香茶品,不同品种(包含大品种下的小品种)都有着香气类型上的差异。对于品饮此类茶品的“方家”而言这种差异是无法忽略的,因此也就有了所谓“一壶侍一茶”的说法。
若品茶水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或是对于茶叶品质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那么大可将茶品与壶品的对应适当放宽。一把壶冲泡某种茶品的一大类即可。
至于其它不以香气为尚的茶品,比如普洱茶、白茶等,更是可以将范围放宽。比如普洱茶,只要根据生熟、新旧、仓储等划分几个大类,再选取性能与之对应的壶即可。
关于壶的选择
选择紫砂壶,只要针对泥料的密度高低和壶品烧结度的高低,划分出大致上的四个范围,茶品依据茶性对号入座即可。进一步的还可以考量壶的其它指标:大小——茶叶冲泡有所谓“茶水比”的指标。
当茶具容积在一定范围内,茶水比是呈现线性关系,即根据茶具容积乘以茶水比来确定投茶量。但当茶具容积过大或过小时,既有的茶水比例失效:
容积过大时,茶壶出汤时间会不成比例的增加,实质上延长了茶叶的浸泡时间,茶壶温度变化曲线、透气性等等也都会呈现非线性变化;而茶具过小还会带来茶叶条索无法彻底伸展,造成茶质析出不畅等问题。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