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名家风采
一件喜欢的事,你能坚持多久,竹编壶妙手陆松云老师专注竹编壶30年,难能可贵。每把壶内部都刻有制壶日期,见证着壶在自己手中的成长。
一直以来,他都特别热爱家乡的紫砂和竹编,用一把小小的雕刻刀,将清风竹影一刀一刀地刻上紫砂壶,使传统紫砂器如被施了魔法般,有了竹的神韵。
陆松云1974年出生于宜兴,1992年从事紫砂艺术工作,独门紫砂竹编技艺堪称一绝,是中青年紫砂制壶实力派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造型清雅、工艺精湛、别具一格,多次获奖并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深受海内外壶友热捧。
竹编壶源自四川工艺“竹丝扣瓷”,是利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制作成型,把竹编形体“移植”到紫砂壶上来,工艺十分繁琐。型体外形经手工雕刻,刻划出竹丝、勾勒出经纬,通过多道工序,使形体上的篾信纵横穿梭,粗细均匀、凹凸有致,效果十分逼真。
要做到“竹丝”纹理清晰,形状伸展自如;“竹丝”间的穿插、间隔一致且恰当,疏密有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竹编的特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必须全神贯注,在身心极佳的状态下施为,一毫米都不能松懈;否则稍有闪失,“竹丝”错断,就会前功尽弃。因为如果补泥重新雕刻,处理不当会留下痕迹,非一般陶手可以驾驭。只有一气呵成,才会宛若天成,也才能在这砂丝竹韵中,展现出别样的美感。
这一工艺堪比劳力士,对制作者的技巧、经验甚至心态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的高要求,这些开在紫砂上的艺术之花,要一月甚至数月方可得一把。
为了竹编紫砂他几乎倾尽半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这份匠心精神既是一门手艺,一种品质,也是一份专注,一份严谨,更是一种态度。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这样的匠心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人。
陆松云的每一把竹编壶,都是以西施、潘壶、石瓢等紫砂传统光器为基础的。先手工潜心打造紫砂壶的身形,再用雕刻刀慢慢展现竹丝纹路。在精心雕饰的壶表下面,是传统器型行云流水的线条,难掩的气质,无言的韵味。如果没有优秀的制壶功底,再好的竹编技艺也无法使紫砂壶有神韵,有灵性。
纵使竹编雕刻技艺娴熟,陆松云也始终坚持全手工制壶的传统。他从不肯懈怠自己的每一次创作,哪怕已然得心应手。每一把壶的成型,都要在纸上反复设计图样,初稿、二稿、三稿……每一个作品都毫不松懈,每把壶都要精心设计创作,图稿累积了厚厚几大本。
他对自己制壶的泥料要求很高,非好泥不用;每一把经他手制作的紫砂壶,内壁都手写了制壶日期……
好泥料加上厚功底,陆松云的紫砂壶透气性上佳、易泡养,简单养了不到一个月,就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陆松云的作品,是泥料与做工的叠加,是创造力与耗时性的结合,是老师的潜力与高附加值的体现。时间的投入是艺术价值被认可的有力保障,这种隐形的价值,从工艺内部生发和演进,呈现出珍贵的精神底气。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浮躁,或许是因为对高品质的追求,人们总是对“工匠精神”表达出无比的怀念。这个时代不缺粗制滥造,更不缺滥竽充数,陆松云的作品是对“匠心”最好的表达,也是追求高端品质的现代人手中至宝。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