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竹编妙手陆松云——将自己喜爱的事情做到极致

2018-09-18   名家风采

在江苏宜兴,有位中青年实力派壶艺师,特别热爱家乡的紫砂和竹编。他用一把小小的雕刻刀,将清风竹影一刀一刀地刻上紫砂壶,使传统紫砂器如被施了魔法般,有了竹的神韵。


他就是陆松云,专攻全手工紫砂竹编壶二十余载,人称“竹编妙手”。1974年出生于宜兴,1992年从事紫砂艺术工作,独门紫砂竹编技艺堪称一绝,是中青年紫砂制壶实力派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造型清雅、工艺精湛、别具一格,多次获奖并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深受海内外壶友热捧。


部分荣誉


2012年,作品《福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12年,作品《天竺提梁》获全手工制陶大赛二等奖

2013年,作品《雲竺提梁》被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永久收藏

2013年,作品《雲竺提梁》获得全手工制陶大赛二等奖

2014年,作品《桃扁》获全手工比赛优秀奖

2014年,作品《仿古寿桃》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

2015年,作品《雲逸提梁》获“景舟杯”制壶大赛优秀奖



何谓“紫砂竹编”?


竹编壶源自四川工艺“竹丝扣瓷”,是利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制作成型,把竹编形体“移植”到紫砂壶上来,工艺十分繁琐。形体外形经手工雕刻,刻划出竹丝、勾勒出经纬,通过多道工序,使形体上的篾信纵横穿梭,粗细均匀、凹凸有致,效果十分逼真。


要做到“竹丝”纹理清晰,形状伸展自如;“竹丝”间的穿插、间隔一致且恰当,疏密有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竹编的特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必须全神贯注,在身心极佳的状态下施为,一毫米都不能松懈;否则稍有闪失,“竹丝”错断,就会前功尽弃。因为如果补泥重新雕刻,处理不当会留下痕迹,非一般陶手可以驾驭。只有一气呵成,才会宛若天成,也才能在这砂丝竹韵中,展现出别样的美感。


这一工艺对制作者的技巧、经验甚至心态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的高要求,这些开在紫砂上的艺术之花,要一月甚至数月方可得一把。



陆松云与紫砂竹编之缘


紫砂器型千千万,壶艺师陆松云为何非要专制工艺繁杂的竹编壶?要知道一坐上泥凳,就是数小时屏息静气的精雕细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刻竹编壶”。没有相当的耐心、细心、恒心和毅力,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谈及为何独痴迷于竹编紫砂壶,天性内向的陆松云打开了话题。他说,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幼时父母是裁缝,忙于生计而无暇做家务,家里的活就落在小小的陆松云身上。当时家里很多生活用具都是竹编的,像淘米筐、米萝之类,性情细腻的陆松云特别喜欢这些器物上的竹编纹路,喜欢它的秩序感、紧凑感。


十八岁开始学制壶的时候,有一天,他送壶坯去窑上烧制,看见人家做的竹编壶,瞬间就喜欢上了。但当时那位师傅用较快的速度送入窑内,他没有看明白。心动的陆松云暗暗算准了竹编壶出窑的时间去守候,结果那位竹编师傅比他更早守在那里,壶一出来就马上拿走了。


从此陆松云害上了相思病。他时常去窑上朝拜,只希望能细致地瞧上一眼竹编壶。烧窑的师傅被他感动了,有一次,他故意向那位师傅报告竹编壶推迟出窑的消息,又提前告知陆松云竹编壶出窑时间,这才使得陆松云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到竹编壶。



这一看,让陆松云想学习制作竹编壶的念头更加深刻了。他苦于学艺无门,一直用心寻找学习机会。偶然间他听一位同学说起在家里制作紫砂蟹篓,而蟹篓的主要工艺就是竹编,他顿时幸福得想飞起来。从紫砂蟹篓开始学习了紫砂竹编技巧,回家闭门日夜苦练,终于制作出了第一只竹编壶。这一“编”,就是二十多年。


竹编壶制作难度之高常人无法想象,在初学的日日夜夜,陆松云不知道废弃了多少个半成品。可能只是忍不住的一声咳嗽,可能只是坐久疲倦的一抬头,刀下的“竹丝”瞬间走了样。很多人耐不住这样的寂寞和失败,中途放弃了;陆松云却一直默默坚守着。



坚守传统的匠心


为了竹编紫砂他几乎倾尽半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这份匠心精神既是一门手艺,一种品质,也是一份专注,一份严谨,更是一种态度。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这样的匠心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人。


陆松云的每一把竹编壶,都是以西施、潘壶、石瓢等紫砂传统光器为基础的。先手工潜心打造紫砂壶的身形,再用雕刻刀慢慢展现竹丝纹路。在精心雕饰的壶表下面,是传统器型行云流水的线条,难掩的气质,无言的韵味。如果没有优秀的制壶功底,再好的竹编技艺也无法使紫砂壶有神韵,有灵性。


纵使竹编雕刻技艺娴熟,陆松云也始终坚持全手工制壶的传统。他从不肯懈怠自己的每一次创作,哪怕已然得心应手。每一把壶的成型,都要在纸上反复设计图样,初稿、二稿、三稿……每一个作品都毫不松懈,每把壶都要精心设计创作,图稿累积了厚厚几大本。



他对自己制壶的泥料要求很高,非好泥不用;每一把经他手制作的紫砂壶,内壁都手写了制壶日期……好泥料加上厚功底,陆松云的紫砂壶透气性上佳、易泡养,如这把老降坡泥制作的君德,简单养了不到一个月,就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竹编紫砂的价值


陆松云的作品,是泥料与做工的叠加,是创造力与耗时性的结合,是老师的潜力与高附加值的体现。时间的投入是艺术价值被认可的有力保障,这种隐形的价值,从工艺内部生发和演进,呈现出珍贵的精神底气。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浮躁,或许是因为对高品质的追求,人们总是对“工匠精神”表达出无比的怀念。这个时代不缺粗制滥造,更不缺滥竽充数,陆松云的作品是对“匠心”最好的表达,也是追求高端品质的现代人手中至宝。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