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中国艺术大家胡洪明《牧牛》:返璞归真

2018-12-25   名家壶语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闲居乡野,得以适然。

以藤牧牛,驱之已安。

荷蓑出林春雨细,

芦管卧吹莎草绿。

奏一曲短笛悠扬,

天地间一片宁和静谧。






日出唱歌去,

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

无是亦无非。


乡间牧牛的闲适,你可曾体会过?胡洪明老师以画面入镜,将乡居生活浓缩精炼,细细塑成触手可及的具象,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他描绘的世界。


那牛身下的石块,似长年盘踞池塘边,久经风霜而棱角全无,触手光润;日晒雨淋,留下天然的纹路印迹,古朴自然,是牛儿最爱的卧处。


那丝丝入缕的老藤,经壶艺师精雕细琢,疤结犹在,纹路逼真;仿佛刚刚从苍翠的藤上砍拮下来,随手挥扬,用以驱牧倦懒的牛儿。


那神态天真的小牛,四蹄跪卧,牛尾卷曲;许是已在田间吃饱喝足,许是久牧而倦,只静静卧在石岗之上,面目含笑,神态安详。





品读《牧牛》,无需著一言,眼前似可见田间柳青花红,河畔水清沙浅;耳边传来牛哞低沉,笛声悠扬;天地辽阔,心胸疏朗。这就是紫砂艺术品的魅力,通过线条、轮廓、造型、配色,再加上壶艺师心中的巧思、脑中的设计、手中的技艺,带给我们艺术美的视觉享受和感情上的共鸣。



紫砂绞泥

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条,依照制作者的设计要求叠放混合,通过揉和、拍打、按压等不同的手法使多种泥料绞合在一起,再切成多色泥片,镶嵌制作。

绞泥制作法包括层叠法、铺垫法、隔层法、镶嵌法、层叠盘筑法等,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看上去尽是一些不规则的纹饰,却宛若天成,亦真亦幻。

绞泥纹样有木纹、水波纹、云纹、席纹、雷纹、山水纹、犬牙纹、圆圈纹、花团纹、礼花纹等,并由单纹样发展到连续纹样,成品或如雨后彩虹,或似天际流云;或如江河涌阔,或似山林层叠,自然逼真而无矫揉造作之感。




这款《牧牛》绞泥层层叠叠,色泽堆彻而又蜿蜒分明;看似毫无章法、成型自然,却是精心布局、巧手叠就。经过按、压、揉、挤等不同的手法,螺旋纹明暗相间,红、黄、黑、褐各色按部就班,形态各异、宛若天成。


它色彩丰富,四五种颜色的紫砂泥绞合,色彩层次分毫不差;布局合理、搭配得宜、排列自然,无雕琢之痕却具韵律之美。由于不同紫砂泥的烧结度和收缩率、吃火度都不尽相同,烧制过程中稍有一点把握不当,就会导致砂壶产生裂痕,前功尽弃;可见胡洪明老师对紫砂泥料的色泽和泥性都非常熟悉,有极强的立异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


完美的绞泥作品来之不易,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它的收藏前景和升值潜力都十分巨大。


紫砂雕塑

雕:堆积新的物象。塑:剔除不必要的泥料。紫砂雕塑以手工结合紫砂来完成雕塑的艺术,是雕塑与紫砂的完美融合。它以紫砂泥为原料,借鉴了瓷器的堆塑、竹刻木雕的细腻,同时具备了玉器、石器的韵味。它既要表现物象的特征,又要考虑它在壶体上的牢固、触觉等实用功能,更要注重表面处理的紫砂肌理效果。


《牧牛》以一只惟妙惟肖的小牛为壶钮,动作、眼神、面容都细腻刻划,生动传神,仿佛随时能从石块上立起来行走。以老藤为壶流、壶把,纯朴天然、入情入境,为作品更添自然韵味。





艺术能给人们精神上赏心悦目的享受,引发观赏者的内在联想。这个联想的空间越大,其艺术水准必然越高。胡洪明老师的《牧牛》,以其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感染着每一个观赏者。


胡洪明




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艺术大家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师从顾景舟传人沈遽华大师


195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郑州大学毕业。1978年开始涉足陶瓷专业创作与设计,1983年进清华大学进修学习,得杨永善、张守智和王建中等诸多名师指导。师从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老师,受聘于紫砂工艺厂。


他热爱紫砂艺术,刻苦攻读和研习陶艺设计理论,勇于创作实践,在紫砂艺术殿堂默默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塑了一个又一个高品位的紫砂艺术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他的作品无论是方、圆、花、素、高、矮、曲、直,各有动人心处。他的创作设计能力非凡,擅于将独特的材质、独特的成型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融于一体,使作品充满民族风韵和艺术魅力。


他将浓厚的文化底蕴融入紫砂创作、装饰 ,其苦心研究的金银丝装饰技术更为紫砂艺术锦上添花,被誉为当代的“镶金装饰巨匠”。作品深受紫砂爱好者与藏家喜爱,被包括中南海紫光阁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被收录于《中国紫砂图典》、《当代中国陶艺名家集》等多部大型典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


他为古老的紫砂艺术文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紫砂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被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中国艺术大家”称号。

部分荣誉

1983年 微型茶具五件套(仿泉、佛竹、纲纹、瓜型、石竹)荣获全省轻工业科技成果和四新产品评比三等奖;

1986年 《开片古币》获江苏省旅游纪念品评比优秀奖;

1987年 《古尊戟瓶》由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并陈设;

1989年 《十六开片竹编瓶》获江苏省第二届轻工美术设计展二等奖;

1990年 《嵌银丝百寿挂盘》荣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

2000年 《锦玉壶》于中国紫砂艺术名人及优秀陶艺家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

2000年 《竹梅壶》在中国宜兴国际陶瓷展评比中获优秀奖;

2000年 《舞狮壶》于中国宜兴紫砂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银奖;

2002年 《神鸟壶》于7月登录《韩国现代陶艺家会》中韩陶瓷交流展;

2002年 《神鸟壶》入编《当代中国紫砂圆典》;

2003年 《金猪兆丰》获评中国十大名壶;

2004年 《金猪兆丰》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收藏证书;

2004年 《祝福壶》获2004年中国十大茗壶银奖;

2005年 《祝福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5年 《紫光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收藏证书;

2006年 《母子情》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

2006年 《奇竹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铜奖;

2007年 《紫光壶》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

2007年 《神鸟壶》获中国工艺美术 “中艺杯”金奖;

2007年 《燕归来》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

2008年 《三友壶》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

2009年 《祝福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

2008年 《金猪兆丰壶》荣获“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09年 《桃韵壶》荣获“第三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09年 《环龙三足》荣获2009年度中国十大茗壶金奖;

2010年 《万象更新》获“第八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0年 《抽方壶》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1年 《螭龙壶》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13年《望君归》获第十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名家作品展金奖





在注重作品个性与创新同时,胡洪明还在继续对传统器型气韵的探索。他凭借深厚的设计功底和对艺术的感悟,对传统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那种对紫砂技艺孜孜不倦、近乎痴迷的钻研,令人动容。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