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是木?是竹?不,这些竟然都是用紫砂做的!

2018-05-08  

按照中国传统,女儿出嫁娘家要准备一些传统嫁妆伴女儿一起去婆家。这些传统嫁妆包括水桶、马桶、盆等,一般都是用实木制作,精巧耐用。

但在紫砂之都宜兴丁蜀镇,却有一位父亲独出心裁,用紫砂泥料为女儿制作了一份特殊的嫁妆:紫砂六件套。

水桶、脚盆、拗手、马桶、吉祥如意和秤,个头都比实际物品小,但做工精美、考究,表面木纹清晰可见,连水桶上把手的结合处都有木头插入、接连的痕迹,不仔细看真的会误以为是木制的。

这位父亲是从业30多年的紫砂艺人,他笑言紫砂要做成红木的颜色和质感,非常不容易。光是水桶上的把手,就烧坏了八个才成功。而最难的秤,要做出金属质感,要选取不同的泥料,工艺复杂。

这套嫁妆足足做了两个多月。当然,能将紫砂泥料做出完全“实木”的感觉,也归功于他这十多年来对紫砂仿制木器的研究。

除了寄托对女儿的爱和祝福,他还希望通过紫砂这种尚存的工艺,传承木制嫁妆这项落寞的手工艺,并传承传统文化,传递工匠精神。





与木工的落寞一样,竹编也正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种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的技艺,也被紫砂匠人们运用到紫砂创作中,以独特的表现方式,绽放别样的美。

千丝万缕的竹砂丝,粗细均匀,宛若天成,由紫砂艺人一点点雕琢而出。壶上的篾信纵横穿梭,凹凸有致,效果逼真。

在竹编紫砂制作过程中,匠人需全神贯注,在身心极佳的状态下施为,一毫米都不能松懈,否则称有闪失,竹丝错断,就会前功尽弃。补泥极难处理,只能一气呵成;这对制作者的技巧、经验甚至心态都有极高的要求。

这些紫砂匠人们的精工巧制,将木器、竹编等传统技艺融合进紫砂工艺中,惟妙惟肖的仿木、仿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作品的赞叹、喜爱,还有传承数千年的珍贵的工匠精神。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