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曾经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

2020-03-19   紫砂工艺

绞泥技术始于唐代,原产地主要在山西、河南和陕西一带,它是用白、褐两色(或多色)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按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由于方式的不尽相同,造就了各种变幻的美丽花纹,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又有了进步,内容愈加丰富,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到明代,瓷器绞泥几乎绝迹、失传。


曾经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曾经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

石磨  孔小明



然而,这种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如今在宜兴的紫砂中重放异彩,且技艺娴熟。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然后叠在一起一绞,再横向切绞过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以达到饱和自然的地步,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小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搅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紫砂壶绞泥工艺的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是由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验成功的,绞泥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紫砂的色彩世界。由于紫砂的成型方式与瓷器的手拉胚并不一样,采用的是拍身桶的成型方式,制作难度要比瓷器大的多。


曾经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曾经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

银毫壶  孔春华



每拍一下泥片,图案都会变形,要把泥片拍好,身筒拍好,图案弄成形绝对是一件细致的活。另外如图案线条有一点没粘好,那整体也就失败了。

且各种泥料的收缩率不同,烧制时要注意控制在何时的温度范围,否则绞成的图纹边缘易破碎。

每一件绞泥作品都得来不易,紫砂绞泥的美在于通过紫砂这一载体展示出了朦胧的审美意象,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

近年也有用绞泥薄片贴在壶身上作装饰的做法,是通体绞泥还是绞泥贴片,只要一看壶内壁即知,内外花纹一致者为通体绞泥。


绞泥装饰同样与制壶者的审美眼光及技法有关。审美情趣高,技法娴熟多变,其绞泥作品相对高妙,反之则略显平庸。最忌不论壶型,乱以绞泥装饰。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