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名家壶语
“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重的情结,深深影响了几千年文明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它代表着家国故园,在佛法中更是功德的载体。作为文化符号的丰富意义,它深得文人士子钟爱。
以井为型的紫砂《井栏》壶,是很多老壶友必藏的传统佳器;商业大佬马云最爱的壶型就是它,犹爱它踏实稳健的风格,古朴隽永的韵味。沈丹老师的《井栏》,是传统井栏壶的经典演绎。
它身如井栏般圆实稳重
壶身线条似直而曲
手工拍打成型的块面隐含十足的张力
鼓涨欲破
嵌盖饰圈纹
壶钮似一只小桶浸入井泉中
正汲水而上
水面犹自激起层层涟漪
荡漾不止
一弯流先扬后抑
简洁利落
耳把蜿蜒
似一人弯腰提水
或俯身看视井中
灵动逸趣
当年陈曼生与杨彭年设席欢谈之时,侍女于院中井边俯身取水,栏高水深,侍女弓腰如虾,二人以此为原型,当即绘出壶形轮廓,井栏壶由此而生。沈丹老师的《井栏》壶,造型经典、工艺细致、衔接自然,将百年前的经典传承。
壶身由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宏林刻绘装饰,铭刘禹锡《尝茶》诗中的一句“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绘制的是江阔月朗的山河盛景,远山苍茫,石块嶙峋,树木葱笼,薄舟轻荡,飞鸟翩延;远景悠然,近景清晰,构图严谨参差有致,风格洒脱而细致,体现出陶刻艺术的精髓。
陈宏林,紫砂刻绘名家,首届“宁朗杯”陶刻大赛金奖得主。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又博取百家之长,风格多样。二十多年来精于揣摩,已达信手挥洒之境。无论何种题材,不假思索,放手刻去,无有败笔。“空刻”在紫砂陶刻中对技巧要求非常高,多用单刀法刻划,容错率极低。
刻绘的诗句与画卷,皆传达出一种疏朗、开阔的胸怀与气魄,将茶人精神的放松和愉悦、内心的豁达与释然,都似轻轻融于月下古井的清泉之中,消弭无声、意韵不尽。
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中清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学识修养则如人生必备之水,唯有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这是《井栏》壶蕴含的深刻寓意,也是沈丹老师精湛的紫砂制作技艺和陈宏林老师独特的紫砂陶刻艺术魅力的表达。
紫朱泥原矿通体呈红色,矿藏量极少。烧成后红中带紫,正是古语言之“红得发紫”。它矿料年份久,铁含量饱和,气质沉郁、华贵,手感如玉,水色极佳;以之冲茗,扬香力高、轻快利落,不经几泡就有温润老陈之感。然其泥性娇嫩、收缩率大,成型极难,沈丹老师在制作时常需回窑重烧多次,平均3把才能烧成1把,十分难得。
沈丹老师制壶实力高超,精湛的明针功夫更是堪称一绝。老一辈紫砂艺人都非常看重明针功夫,它关系到整个作品的细腻与生动,是考验制壶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明针功夫好的紫砂壶,会有不养即成的观感,颜色周正光泽度好;坯体精确度高、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烧结到位、壶体强度高;壶表包浆膜易形成、好泡养。
沈丹作为中青年实力派壶艺师,作品十分受市场欢迎,收藏价值很高;再加上陈宏林老师的刻绘,一壶两证书,更加超值而珍贵,升值潜力巨大。
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以擅长制作朱泥紫砂壶而闻名,被称为“朱泥名家”,犹以紫朱泥为所长。他对紫砂壶制作的选料、工艺都十分讲究,坚持沿用古法手制,要求严苛、高标准。他的作品成色十分润泽,外观红润光亮,内里蕴含粗砂,仿佛已养过多年,令人爱不释手。
多年来他创作设计了多款朱泥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壶艺风格:简朴大度、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品位高雅,富有整体美感,既继承了中华传统紫砂艺术的精华,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并被收藏,是中青年紫砂实力派中的高手。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