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传统器型演变,于经‮之典‬中见创新

2020-12-02   紫砂知识

  在紫砂传统器型中,传统有着经典传统的味道,但时间久了千篇一律,未免不会视觉疲劳,就是就有了许多老师于传统进行创新,使之又多了一份别的味道,就比如说新生中青年实力派民间艺人童康的这把《六角莲子》。


童康紫砂壶紫砂传统器型演变,于经‮之典‬中见创新


  “莲子”壶形,一圆叠一圆,寓意“连生贵子”。明代问世。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的莲子罐演化。

  阳羡壶谚云:“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这壶身比仿古壶稍高一些的圆器便是莲子壶了。考证莲子壶造型的来历,似乎很难说清其创意源头。有好壶者考出至少有两说。其一,源自流行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后又变化出高莲子、古莲子、大莲子等,由古朴敦厚而化为清秀俏丽之美,秀出清初莲子壶的风貌。另一说是,壶身较矮,亦称扁莲子,壶式若扁墩、仿古井栏,纽变桥式为圆珠或牛鼻,易名为平盖莲子或牛盖莲子。这种变化,从壶式中彰显典雅的书卷之风。


童康紫砂壶紫砂传统器型演变,于经‮之典‬中见创新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


童康紫砂壶紫砂传统器型演变,于经‮之典‬中见创新


  而童康的这把《六角莲子》由传统器型莲子演变而来,选用底槽清泥料,色泽温润亮泽,器型稳重大方,于经典之中见创新,身筒与壶盖皆为混六方造型,线条流畅且曲张有度,六个面取六六大顺之美意。


童康紫砂壶紫砂传统器型演变,于经‮之典‬中见创新


  生于1987328日的童康,自幼受到紫砂文化熏陶,于2004年学艺至今,艺途中得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拜薄胎名家李卫明为师,更加系统地学习制壶技法和造型设计理念。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擅长全手光货,代表作为觚棱壶,四方传炉等。在年青一辈中出类拔萃,做工精细,构思巧妙,是一位极具上进心的实力陶手,获圈内外好友一致好评,前途无量。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