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7
紫砂文化
印章款识是指在紫砂壶生胚上施加印文,表明紫砂壶的制作者。作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4515-2460年)出土的高古陶器上,已可发现极为丰富的纹样,如人面纹、鱼纹等,极有可能便是中国是最古老的文字雏形,亦是紫砂陶器款识的滥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临淄出土的陶器铭文中,已有印着“韩口”“史口”等姓名印的出现。而最早载之文字的,则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供春,他所做的“树樱壶”是目前所见最早具有作者款识的紫砂器皿。
与刻款相比,印章有很多优点,如艺人不擅长书法,请人刻印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而且每次印记相同,也方便鉴别真伪。所以在清代初期,印款就取代了刻款。
在紫砂壶上刻有工艺师的名款、印章,这个特色是中国其他陶瓷少有的,这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尊重和承认。从这个角度而言,紫砂壶是最具个人风格的陶艺作品。
紫砂壶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化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一把紫砂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成为一件好的艺术品,所谓“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
紫砂壶制作始终采取个人制作、集中烧成的方法。人们最早是为了在窑中烧成后的器物中区别各自的作品而在壶底铭印,后来演变成人们鉴赏紫砂壶的特殊款识。这种款识是人们确认作者的根据,一件紫砂壶作品也因此成为作者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直接体现。
好的紫砂壶的款识是十分讲究的,如同书画作品的题款、钤印,讲究布局得当、呼应、和谐一样,反映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壶外功夫。
紫砂陶印款的钤盖,与书画作品的用章一样,有以下几点要求:印章大小要相宜,钤印位置要适当,风格要协调,钤印轻重要适宜,运用闲章。闲章是作者心志的寄寓,书画作品中常用,而在紫砂陶上并不广泛,加之空间有限,更要注重谋篇布局以及钤盖主体对象。如“才胆力识”之类闲章,盖在纤巧的小件上,就有负荷过重的不当之嫌。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