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壶“骨力”之感

2019-06-27   紫砂术语

表现在外的内部支撑力,俗称“骨力”。一把紫砂壶,如果结构表现失当,整体即无骨力。有骨无肉则显干涩,有肉无骨则显乏力。米开朗基罗的人体雕塑,通过对可见的有刚性、有质感的外在肌肉,使你感觉到看不见的支撑在内的骨头,透着一种张力十足的劲健骨力。

比例的合理、线条的清晰、弧面的准确、过渡的恰当,是紫砂壶骨力的表现要素。肉附着于骨,骨表现于肉,肉的形态和紧致度恰到好处,壶的整体才会和谐、匀称、有力。不仅“站得稳”,还能“挺得住”,更会“有精神”。时大彬的“菱花”壶,欧正春的“菊瓣”壶,汪宝根的“葵仿鼓”壶,顾景舟的“如意仿鼓”壶,都是骨力昂扬的典型。

以子冶石瓢为例,把玩欣赏好的子冶石瓢作品时,常常会感到壶体中透出一种“骨力”,简洁利索、清奇脱俗。壶身内外氤氲着一种刚健挺拔的风骨,一种正直文人所特有的不同流俗、遗世独立的风骨。关键就是内在的整体架构要清晰,骨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持点,表现一种坚定的力量,表现内部的坚固的支撑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画者没能很好地通过骨架来表现虎的力量和气魄吧。联想到紫砂壶。如果内在的结构缺少力度,甚至模糊不清,整体必不能产生“骨力”的感觉。


紫砂壶骨力感紫砂壶“骨力”之感

子冶石瓢  顾云峰



紫砂壶的骨力,要靠壶艺师精湛的技艺和匠心手制,才能表现出来。半手、全手做出来的壶,体现一把壶的精气神,就像一个年轻人穿了西装,精神饱满,有力量有骨感;手拉胚、机器壶,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不管做的如何光滑,款型会没有神,整个壶没有骨力,比较松散。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