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壶刻绘的书卷气

2019-07-10   紫砂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更成为传承与体现茶文化的主体,其中尤以紫砂壶最为闻名。老话讲:“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日复一日的用壶和年复一年的养壶岁月中,人的性情也日渐被艺术的乐趣蕴养的淡定。


紫砂陶是中国陶瓷艺术独树一帜的“瑰宝”,究其原因,除了艺人对紫砂文化内蕴孜孜不倦的追求外,喜爱紫砂的文人墨客也功不可没,因为他们和艺人联手,不断提高紫砂陶文化与艺术品位,让紫砂陶有了浓郁的书卷气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楚楚动人。


紫砂壶铭文刻绘从明代末期就已形成,最出多现壶底诗文形式体现,清初期刻绘铭文被运用到壶身,后子冶石瓢开始流行壶身刻绘诗画。并多文人结合共同创作一件作品,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小小的紫砂壶上,可诗,可书,可画,可印,可雕塑,使其艺术价值远远超出了壶的实用功能。从历史上看,不少著名的文人和学者都曾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壶的艺术创作,并在各自的历史时期影响着紫砂壶艺的发展,如董其昌、陈鸿寿、吴昌硕、吴大澂、蔡元培、黄宾虹、吴湖帆、李可染、启功、吴作人等等,使得紫砂壶具有了极好的收藏价值。


紫砂壶刻绘紫砂壶刻绘的书卷气

石瓢   杨喜雨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如有的紫砂壶壶盖上刻有“也可清心”四个字,因为茶盖是圆的,四个字排列均匀,人们品茶时可品味壶盖上文字多种读法的意趣:如“也可清心”“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境界。


紫砂壶与诗文的结合,使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隽永的情趣,更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极大的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艺术殿堂。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