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壶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烧

2019-09-18   紫砂工艺

众所周知,陶瓷之所以能够从泥土变为陶瓷,关键就是在于高温的烧制,作为陶瓷家族中的一员,紫砂陶也不例外。紫砂壶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焙烧。陶和瓷的不同关健在于烧制温度的不同,瓷的焙烧温度较陶高,旧有“千度成陶”之说。紫砂陶的焙烧温度在摄氏1000℃~1250℃的范围内。


紫砂壶至今已经几百年的历史,由此其烧制方法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从最传统的窑烧经历了龙窑、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梭式窑到现在煤窑和电窑。


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壶,大部分经历了三次烧制。第一次烧制,是低温烧泥料(主要是朱泥)。烧制过的泥料和未烧过的泥料进行拼配之后再用来做壶,这样拼配后的泥料用来做壶,生胚在烧制的时候收缩率小,并且收缩会相对均匀,不易发生变形。第二次烧制,是把壶做好之后进窑低温烧一次,然后开窑取出,修整壶口和盖墙,使壶的口盖更加平整严密。第三次烧制,就是高温烧,依泥料不同,一般窑温在1050度至1280度之间。也有的壶在第三次烧完之后,发现砂料呈色不理想,黯淡无光,没关系,再进窑烧一次,说不定就能脱胎换骨。


关系到紫砂壶质量好坏的是窑温紫砂壶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烧

沈更轶  一帆风顺



当窑温过高的时候,紫砂壶壶体外表会有烧焦的感觉,会有毛躁感,还会造成起泡、裂缝,甚至炸裂等情况,这将会破坏紫砂壶的气孔,使气孔变小,影响紫砂壶的透气性。

相反,当窑温过低的的时候,紫砂壶的泥性没有完全苏醒,紫砂壶的骨架没有张力,容易造成坯体破裂的现象,即使紫砂壶成型,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裂纹。


窑温不同,紫砂壶成型后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同种泥料,窑温越高,颜色越深。


紫砂壶烧制次数越多,紫砂泥料玻化度越高,当超过预定的窑温时,紫砂壶容易破裂,这和紫砂壶的质量关系不大;关系到紫砂壶质量好坏的是窑温。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