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紫砂文化
宜兴紫砂艺术自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茶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特别是增加了许多人文情怀的铭文。
紫砂壶上的铭文,就像一个人的“文凭”,读作者几语精美的文字,不仅可以直接读出作者的品位、学识、才气,还可通过对铭文内涵的赏析,或发人深思,或感悟人生,或体会世事,或启迪睿智。如若再同时品味那陶刻家挥洒传神的刻刀技艺,更能让人沉醉在壶铭的艺术境界里,心润如玉,神明如月,似一怀温馨的春风,舒心得不可言喻啊!
曼生壶的铭文向来为人称道,极富文学价值、文切意远,简约生动,典雅隽永;且由于他又是一位书画家和金石家,因此曼生壶上的铭文是完美的书画篆刻艺术品。论其内容,有的有座右铭风格,如取名“却月”的壶上的铭文为:“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有的饱含人生哲理,如“方壶”壶铭:“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皆臧。”有的如禅机玄语,如“斗笠”壶上的铭文:“笠荫?,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晚清艺人韵石,依据秦时张良派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所用之武器铁椎制成“博浪椎壶”,梅调鼎为其题铭云“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意思是说,原来是铁制的杀人武器,现在由紫砂抟制成品茗用的茶壶,“化干戈为玉帛”,使人感到“此一时,彼一时”的变幻莫测!紫砂壶的文学品位,即它的“神气”,也反映了艺人、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
君德 陆松云
清代壶艺大师陈鸣远,不仅壶艺高超,“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纶”;而且广泛交游文化人,“书法有晋唐风格”,当他在壶上刻下了 “汲甘泉,瀹芳茗,孔颜之乐在瓢饮”等铭文时,当时的文化人张燕昌亦不得不承认“鸣远吐属亦不俗。”可见历史上的壶艺大家不仅制作技艺高人一筹,而且在书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于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都有钻研心得,终于成为紫砂一代宗师。当前国运昌盛,紫砂繁荣,我们更寄希望于新一代紫砂艺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的壶艺精品,培育出更多的“紫苑佳人”!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