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紫砂壶与竹元素的结合

2019-04-02   紫砂文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代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在盛夏读来,心中一片清凉。幽深的竹林,月光皎洁,独坐弹琴,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非竹莫属。多少文人墨客在诗句中赋予竹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又有多少大师在画中以竹寓己,天下闻名。


吃茶怎可无竹相伴?二十二万亩的竹林,纵横八百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竹海,这是上天赐给宜兴另外一份礼物。竹子既是紫砂壶成型的工具材料,又给巧手的壶艺师提供了太多灵感与素材。


竹化为壶紫砂壶与竹元素的结合



竹化为壶


竹形紫砂器是紫砂壶被广泛使用的造型。


有的割大竹段为壶身,有的切竹枝捆绑为壶身,有的更是将竹“剖丝”编织成壶身;竹枝、竹根化为壶钮、壶流、壶把,竹节疏落有致,竹芽细腻逼真,将竹的韵味刻画得古朴自然,令人爱不释手。


双线竹鼓壶在热水浇淋之后,平滑表面水份即干,竹节处却如自然中的竹一样,轻蓄盈水,颇有天然意趣。


竹编壶丝丝入扣,脉络清晰,由壶艺师细心雕琢而成,连壶钮也似由细竹丝编就,堪称紫砂壶中的巧夺天工。


竹编壶紫砂壶与竹元素的结合



竹映壶身

将竹元素用陶刻、堆雕、泥绘等手法装饰上壶身,铭刻古人咏竹、爱竹、赞竹的诗句。竹丛蓬勃而生,竹枝细而坚挺,竹叶疏密相间,丛丛绿意见之生凉。有的竹枝由壶身蔓延至壶盖,更显浓荫蔽人,凉意顿生。



夏日居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调,清秀而潇洒。苏东坡曾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