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紫砂泥料
"天青泥"是"紫泥"中"底槽泥"的下层矿土,是紫泥中的一种,因为它的原矿中透有青色,所以被称为天青泥,并不是它烧制后的紫砂壶是青色。天青泥烧成品为浅灰色、淡米色或是呈偏青瓦蓝色清朗而温润,高雅又沉稳。
《阳羡茗壶系》关于天青泥着墨最多,有74个字:"天青泥出蠡蜀陶之变暗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蜜(此为原本残字,而不是"口"字)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因为天青泥稀缺,上世纪七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以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再现。由此出现了拼紫泥。但终因基矿、配方及量产等因素,未能如愿。但偶尔也曾出效果,只是较少。应该相信,如果精选基泥,合理配制,掌握火候,还是能达到天青色效果的。
雨竹小品 杭杰
石黄,是红泥发色的主心骨。《阳羡茗壶系》记述:“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土色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调之乃变朱砂色。”清吴鶱《阳羡名陶录》选材篇,加了一个黄字,称为嫩黄泥。自此以后的记载均相沿袭。顾景舟先生在一九八0年四月的备课笔记中讲述:“红泥,蕴藏在嫩泥的底层(俗称石黄又称朱砂泥),产地在西山前(即任墅)赵庄嫩泥矿的下层。红泥的定义:片状结构,不容于水。”
石黄泥属于红泥类矿料,泥质细粉砂岩。一般产于嫩泥夹层,偶尔也产于嫩泥底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接近浅红黄色,含有少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泥性紧致细密,呈块状结构,比较坚硬。矿料遇水能自行分散成小块状,但不溶于水。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而所谓优质红泥,就是石黄含量多的红泥。
石黄泥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温度在1120~1200℃左右,烧成后呈朱砂色,经一定的高温呈砖红色。再继续加温后的外观色泽、烧结程度,不会产生明显变化。石黄泥的成品壶表面似窑温欠火状,具有粉质感,但敲击的音频比同等烧结程度的紫泥、甲泥等胎质要高。
无论是天青泥还是老红泥,优质的泥料,还需恰到好处的窑温和气氛,方显英雄本色。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