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首页

这些圆器你分不太清?我们教你区分!

2017-03-16   紫砂知识

    紫砂壶千姿百态,造型多样。从实用的角度说,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圆器。而圆器中,很多壶型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的容易混淆。今天,我们就教你轻松区分。

 

    龙蛋()文旦、西施

 

    龙蛋()

    龙蛋()壶造型取于蛋形。在东方文化中,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陈亮《龙旦》】


    清代吴梅鼎所著《阳羡茗壶赋》曰: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龙蛋()壶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

 

    文旦

    文旦壶创于明未清初。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此果实历来为人所喜欢,因此,制壶名家也就取文旦之形,将其融入壶中。细细看去,壶身仿佛是一颗金黄色的文旦柚,引茶叶入之,品之余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

 

【高永伟《文旦》】


    西施

    西施原本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浣沙女,其天生丽质,妩媚动人,真可谓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啊!有诗云:樱桃小口一点红,一屡长发似彩虹,虽无粉黛胭脂色,古来英雄谁不宠。

 

    西施壶的壶身演绎着美女西施丰满诱人的美乳,在浑如一体的截盖上方,红晕点缀的乳头,展现出少女般的至纯至清。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的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即形象又实用。独特的倒把,又寓意着美人长发飘逸的动感。西施壶的壶身又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壶纽,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王立芬《美女西施》】


    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经典壶型。

 

    区别总结:


    龙蛋()壶像蛋,文旦壶偏扁,西施壶最丰满且为倒把。

 

    莲子、掇只、掇球

  

    莲子

    莲子壶,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莲子罐衍变。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

 

【王立芬《莲子》】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早期的莲子壶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不过现在的莲子壶很多也不做垂耳。

 

    掇只

    掇只壶是邵大亨原创,是由莲子大壶改变的壶型,把壶把下的耳垂去掉了,盖里也变化成双层,这也许是掇落起来的最初起因吧。掇只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壶身下有一圈足。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宜兴方言的问题,“掇只”和“掇子”没什么区别,所以有些地方也把“掇只壶”记作“掇子壶”。

 

【尹跃琴《掇只》】


    掇球

    “,落起来的意思;掇球,就是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整体造型为简明的静态,却有着鲜明的动势,有着强劲的力度。饱满敦实,浑朴醇厚,洗练含蓄。

 

【邱法敏《掇球》】


    区别总结


    从壶型发展看,是先有莲子,再是掇只,后是掇球。莲子与掇只相比,壶肩更宽更平坦些。掇球壶强调,故无足,圆盖鼓凸。掇只壶强调,故有足,圆盖宽扁。

福道堂紫砂微信

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

fudaotangzisha

长按复制微信号 · 关注即享好礼